正文 第31章 明察秋毫,麵對女孩的問題怎麼辦(1)(3 / 3)

從這個層次上說,記憶出錯,就是導致我們馬虎的一個重要原因。

手腦不一致出錯。它可能是思維敏捷而動作跟不上,也可能是由於思維粗略而書寫詳盡的差異造成的。如果是這類粗心造成的錯誤,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在保證思考速度的前提下,細化腦子中的思維步驟,加快書寫的速度。

人們常說:“態度決定一切。”學習也是如此,很多學生之所以會犯粗心馬虎的毛病,就跟她們對待學習缺乏嚴謹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學習過程中自以為是、漫不經心的態度是要不得的,對所學內容一知半解就自以為懂了,最終吃虧的還是我們自己。

第一步:形成自我檢查學習效果的習慣。

通常情況下,同學們馬虎導致的作業錯誤,常常是由爸爸媽媽或老師給檢查出來,一一指正。這種方法對克服馬虎的毛病不但沒有好處,還可能導致同學們產生依賴心理而更加馬虎。

我們可以要求學生自己檢查、驗證學習效果。比如,她做數學題目時,得出答案後並不算完,還要把答案代進題目中去檢驗結果是否正確,力爭培養一次做對的習慣。

第二步:給自己製訂懲罰馬虎的措施。

由於馬虎,作業或考試出了問題,取消某項外出遊玩的計劃,取消一次看電視或電影的娛樂活動;也可以罰背誦兩段有關講認真、不馬虎的格言、名言、諺語。這樣做,不僅能切身體會馬虎帶來的“惡果”,更能因為“懲罰”得當,掌握更多的知識,“因禍得福”。

第三步:進行“細活兒”訓練。

馬虎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做事不細心。通過“細活兒”,例如,寫正楷字,畫工筆畫,縫衣服扣子,淘米,擇洗蔬菜,計算水電費,動腦筋遊戲等,有目的地去選這類事情經常訓練,耐心堅持下去,漸漸地,孩子就會發現自己也能細心了。有了積極的心理暗示,孩子就慢慢養成認真細心的習慣了。

妙招應對女孩的叛逆行為

每當孩子不聽話時,家長大都認為是天生的,沒辦法管。殊不知,父母教育不當才是造成這種現狀的根源。大部分父母在給孩子提要求時,很少考慮到孩子的心理需求,經常不和孩子商量,就替孩子做出決定,逼得孩子隻有采取極端的方法來抗爭。許多家長教育觀念中有個誤區,認為自己的孩子,讓他幹什麼就得幹什麼。如果這樣的觀念不改,勢必會造成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對立。所以,家長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時,要認真想想,這個做法是否適合孩子,多考慮孩子的感受,才能更好地與孩子溝通,才能漸漸梳理孩子對立的情緒。

此外,由於目前生活節奏很快,工作壓力也比較大,所以很多父母都將孩子交給保姆或是長輩來照顧。親子相處的時間本來就有限,如果下班後再沒有好好陪孩子,長此以往親子互動就容易產生問題,出現頂嘴的次數自然也就多了。

不管家長有多麼忙,每天都要抽出一些時間聽孩子說話,哪怕隻有10分鍾也好。在與孩子溝通時,家長應認真、專心地看著孩子的眼睛,仔細傾聽孩子想說什麼,有什麼問題,讓孩子覺得自己受到充分的重視。

第一,要把握好批評的時機。

其實孩子犯錯誤以後,多半都會進行自我反省,隻是更多的時候礙於自尊都不會馬上自己承認錯誤。因此,父母在對批評的時機把握得好,效果會好很多,盡量采取能疏導不批評的方式。

第二,批評要適度。

父母在批評孩子時,應該就事論事,不搞“算總賬”式地批評,而且要善於控製情緒,選擇恰當的措辭,做到以理服人。

第三,態度要真誠。

父母要在充分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礎上進行批評,要知道,缺少了真誠的批評是不會有好效果的。

第四,千萬不要群起攻之。

批評的人越多,錯誤的事例越多,孩子越不容易接受批評。所以,我們一定不要在孩子犯一個錯誤時,所有的人都一起來批評,而應該在孩子犯不同錯誤時,父母各自及時進行教育和糾正。

第五,引導孩子自我管理和自我批評。

我們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的一個目的是幫助孩子認識和改正錯誤,不再犯類似的錯誤,所以我們要培養孩子自我反思、自我批評的習慣。

妙招應對女孩的“小姐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