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要看教師的專業素質和人品。有的老師自己跳得很好,可是根本就不會教或不用心教,所以家長領孩子試課時要看教這個班的老師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課堂的能力。當然,教師的表演能力也很重要,老師跳得好,學生模仿起來效果也會更好。
給女孩接觸音樂的環境
音樂是一門靈動的藝術,更是一門情感的藝術。音樂的世界豐富多彩,人類任何複雜的情感都可以在音樂中找到相似的感受。音樂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與追求。
音樂能夠開發兒童的智力。美國加州大學的科學家證實,接受音樂訓練的兒童的智商明顯高於其他同齡兒童;日本幼兒開發協會證明,給孩子聽《莫紮特小夜曲》能使他們更加活潑聰明;美國國會議員及世界五百強企業的高級主管中,近90%在幼年受過音樂教育。
另外,音樂還有助於促進孩子智力的發展和提高,並對其一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傾聽音樂可以發展孩子的感覺和知覺,提高對於節奏、音色、音高、力度等的辨別力,提高對於旋律、情感和音樂結構的感知,而感知的發展是孩子提高學習能力的基礎。同時,音樂有助於增強孩子的記憶力。在不斷傾聽、感受、理解和表現音樂的過程中,孩子的注意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會得到鍛煉和發展。
如何讓孩子接近音樂?
第一,讓家庭沐浴在音樂中。
當我們去一家好的餐館時,我們注意到由於音樂的圍繞讓室內有了不一樣氣氛。同樣我們也可以通過添加音樂,使我們的家庭變得更加溫馨。同時,在家中播放一些音樂作為背景,相當於讓孩子在無意中上了一堂音樂課。正如孩子小時不懂得她們周圍交談的內容,她們或許同樣不懂得周圍的音樂,而這種方式恰恰可以讓她們在潛移默化中領悟音樂的要素,並將這些要素融入到她們的理解中。
第二,和孩子一起聆聽音樂。
就像閱讀時我們需要精讀一些文章,也需要泛讀一些文章,聽音樂也是一樣。“讓您的家庭沐浴在音樂中”便是“泛讀”的過程,而“和孩子一起聆聽音樂”是指集中注意力與孩子一起欣賞音樂,可謂是“精讀”的過程。
挑選一些您真正喜歡的音樂,盡量挑選一些短小的,和孩子一起聽,並共同探討。討論各自喜歡音樂的什麼地方,它使我們有什麼樣的感受,它是什麼顏色……把你們對音樂的感受表達出來,不必擔心是對還是錯、音樂術語是否準確,或別的什麼東西。家長要努力向孩子傳遞這樣一種信息:我熱愛音樂,並想和你一起分享。
第三,和孩子一起感受現場音樂。
對於喜歡音樂的人來說,沒有什麼可以和經曆、感受現場音樂相提並論。演奏者及他們的樂器、觀眾、燈光等,都是這一盛事的一部分。這些足夠使孩子們激動不已。
所以,如果孩子已足夠大,就應盡力時常帶她去參加音樂會。
發現和挖掘女孩的音樂天賦
音樂作為人類美好情操和智慧的結晶,是一種美的藝術。音樂能使人插上想象的翅膀騰空翱翔,飛到一個美好、純潔、幸福的境界中去。音樂會喚起人們對生活的執著追求。生活不可沒有音樂,孩子的成長更離不開音樂。不少做父母的都有這樣的發現,嬰兒在出生後最初幾個月裏首先表現出的是對音樂的特殊“興趣”與“厚愛”。一個三四歲的孩子未必能識幾個字,卻會哼曲唱歌,其原因就在於聽覺是兒童感知客觀世界最早、最多的感覺。充分利用音樂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早期教育,是開發孩子心智、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徑。強調對孩子進行早期音樂教育的原因,還在於音樂能淨化孩子的心靈,陶冶孩子的情操,喚起他們善良、溫柔、活潑向上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