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的這位母親,在放棄暴力教育之後,最終選擇了和女兒做朋友。由這個教育實例,我們不難看出,對於女孩子來說,“柔能克剛”、“一句溫柔的話勝過棍棒的威力”絕對是真理。
另外,女孩擁有善於交流的天性,她們更希望在生活中接受來自父母和親人的情感支持。父母要與女兒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係,以知心的方式同女兒成為好朋友。
因此,在生活中,父母要學會尊重女兒,將女兒與自己放在同等的高度與孩子進行交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觀點,並給予足夠的關懷。還要和女兒交流,善於體察女兒的情感變化,和女兒成為知心朋友,使孩子在受到尊重和情感關懷的環境下無憂無慮地成長。
(1)與你的女兒無話不談。和女兒做朋友,就要隨時與她保持暢通的溝通關係,不要因為她的話題是你不能接受的、不能理解的,就拒絕交談或毫無顧忌地駁斥。
隻有父母能夠做到與孩子平等對話、無話不談,才能真正走進她的內心世界,引導她的思想漸漸步入正軌。
一位睿智的母親,在這方麵為我們作出了很好的表率:
一天晚飯後,女兒問我:“媽媽,假如愛情和事業隻能選擇一個,你選哪一個?”我心裏一驚,14歲的小姑娘怎麼問了一個成年人的大問題?看來得認真對付,我說:“我選擇愛情,有了愛情才會有溫暖的家,即使事業不成功,也有個避風雨的港灣啊。”
哪知女兒竟然胸有成竹地表示:“我選擇事業,事業成功了,愛情自然會來。”我思忖著說:“事業成功的喜悅也該有人分享啊……”
“可是,愛情太麻煩了,我不喜歡唯唯諾諾的男人。”女兒反駁道。
一語道破天機,我知道她一直暗暗和一位男生關係忽冷忽熱,並且她正為這似斷非斷的關係而煩惱。這不,自己就嫌煩了,我又不便於捅破。於是,我借用了一句歌詞自編自唱:“愛情這東西,擁有了好麻煩,沒有了又拚命想,來早了添麻煩,來晚了又著急,不早不晚最香甜啊。”女兒會意地笑了。
我覺得,學著與女兒交朋友,學著與女兒平等對話,我與女兒的心更加貼近了,交流也更容易了。
當孩子向母親提出有關愛情的話題時,母親像朋友一樣與她各抒己見,並且在談話的最後,含蓄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可想而知,這樣一個開明、睿智的母親,自然會贏得孩子的信任和愛戴。
此外,父母平時也應多抽一些時間和孩子聊聊天,問一問孩子學校的事情、人際關係的情況,以及對一些事物的看法等。
如果這時,孩子告訴你一些真實感受和想法,如對某男同學有好感,或某男同學對她有好感等,千萬不可指責她,要站在她的立場先去理解她,然後告訴她該怎麼辦。這樣,女孩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和信任,她們會越來越信任父母,就會把父母當成傾訴對象,而不是保密對象了。
(2)尊重和信任女兒。在許多家庭中都會有這樣的現象,當孩子發表意見時,一些父母習慣說:“小孩子,你懂什麼,大人說話別插話。”雖然隻是一句不經意的話,很可能讓孩子感到難過。因為在孩子懂得道理之後,這樣的話無疑會讓她感到人格沒有受到足夠的尊重,如果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不把孩子的話當回事,長期如此,這些心理因素就可能影響到她的成長。
同時,一些父母在與孩子交流時,還會時不時地用諸如“你說的是真的嗎”、“又在說謊”等帶有懷疑性的語言,而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孩子對父母變得不信任,減少了同父母的交流,甚至變得少言寡語。隻要孩子懂得記事,她就可以感知到這種不信任態度的存在,何況女孩天性敏感,這樣的懷疑態度就更可能會對她的心靈造成傷害。
所以,在與女兒相處時,父母首先要有一顆尊重女兒的心,尊重她的需要和意見,並且給予她足夠的信任。這樣,女兒就願意將自己的心事傾訴給父母,樂於與父母成為知心朋友。
(3)拿出真誠的態度。想要和女兒成為朋友,不僅需要給予女兒足夠的尊重,還要拿出真誠的態度,法國作家拉羅什富科說:“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真誠的態度可以贏得更多的朋友,以及人們的信任。同樣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真誠的態度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用真誠的態度與女兒交流,將自己的感情觸及女兒細膩敏感的內心中,女兒才願意把自己的小秘密、小心事說給家長聽,和父母推心置腹,成為好朋友。
如果態度不真誠,不夠專心,甚至表現得敷衍,那麼孩子就會感覺到自己沒有收到足夠的尊重,認為父母對自己不夠關心,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同父母的心靈慢慢疏遠,還可能變得沉默寡言。
在生活中,有不少父母忙碌在家庭、單位之間,由於社會、家庭、工作等各個方麵的壓力,企圖尋求安靜和輕鬆,在與孩子交流時缺少了專心的態度,習慣用一些簡單的話語敷衍孩子,其實殊不知,這種不夠真誠的態度,常會傷到女兒細膩的心靈。女孩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關愛和嗬護,她們的內心需要父母更加細致地傾聽和解讀。所以作為父母,就要用真誠的態度對待女兒,給女兒足夠的重視,做到與孩子心與心的交流,打開孩子敏感的內心世界,並用心去嗬護它、溫暖它,這樣才能成為女兒真正的知己,使孩子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