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探秘女孩的情感世界(2)(2 / 3)

在母親懷孕的前6周,幾乎無法看出女性胚胎與男性胚胎的區別。胎兒的性器官在懷孕的第7周開始發育。由於性器官的發育不同,所以嬰兒出生時的性別就很容易分辨了。那麼,除了這一點外,男孩和女孩的區別還有其他的嗎?

根據兒童專家的觀點:“一直到3歲之前,女孩和男孩之間都沒有太大的區別,他們的身長和體重的成長曲線幾乎相同。3歲之後,同齡的男孩比女孩一般會高1~2厘米。體重也會比女孩重600~700克。”之所以會產生這種差別,是因為男孩體內分泌的睾丸素加速了男孩身體發育的速度。同樣也是由於這種激素的存在,男孩和女孩的行為也表現出差異性。有研究發現,男孩比女孩更需釋放自己的能量。

根據最新的醫學成像技術,男人和女人(嬰兒也不例外)使用大腦的方法是不同的,大腦活動的優勢區域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如果說女孩在語言方麵更強的話,男孩的空間識別能力可能會優於女孩。

這是什麼原因呢?有專家認為可以從激素分泌方麵來尋求答案。因為對胎兒性器官發育發揮作用的激素,同時也會影響到大腦的發育。它往往會激活某些神經元的連接,同時使得其他神經元的連接受到抑製。簡而言之,男孩和女孩的大腦存在著很大的差別。

既然一個嬰兒是男是女是由染色體的不同而決定的,那我們為什麼還會提出“怎麼成為女孩或者男孩”的疑問呢?其原因在於染色體隻能決定嬰兒的生理性別,而在後天的成長過程中這個孩子更具有男孩特征還是女孩特征,則更多地是由父母的撫養與教育方式來決定的。

其實,這一點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經為科學家所認識了。1957年,3位美國科學家跟蹤了105個嬰兒的成長。這些嬰兒出生後,人們不能根據外部的生殖器官來對他們的性別做出判斷(由於染色體或激素分泌異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結果如何呢?這些嬰兒完全是根據父母的培養方式來確定自己的性別角色的。

我們在生活中常可以看到,如果用培養女孩的方式來培養一個男孩,那他長大後的言談舉止就會有女性化的趨勢。同樣的道理,如果把一個女孩當成男孩來教育,那麼她的行為也會變得像個男孩。這表明,教育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盡管在社會不斷進步的今天,我們大力倡導男女平等,然而,用完全相同的教育方式來培養不同性別的孩子是根本行不通的。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傳遞給孩子的信息以及對他們的期望,要視孩子性別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養育孩子時,不同性別孩子的養育方式也是不同的。那麼對於女孩,父母該如何養育呢?

1.女孩要富養

俗話說“男孩窮養,女孩富養”。對女孩就要優待一些,也就是“嬌養”一些,但絕不能“嬌生慣養”。在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吃、穿、用都要講究一些。這樣會讓孩子的心理更加健全,使她對這些東西不會要求更多,因為這些她全都擁有了,所以不會看到其他孩子的東西而總是想要。事實表明,女孩長大之後,不斤斤計較,不患得患失、與人友善、胸懷大度、個性獨立、淡泊名利、藐視“權貴”等這些品質,都離不開幼兒時期的“嬌養”。

2.多和女孩進行語言交流

女孩天生就是語言家,生來就具備語言天賦,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很好的傾聽者和交流者。女孩開口說話比男孩要早,而且很早就能說出比較複雜的句子。到兩歲的時候,一般女孩可以運用比男孩多一倍的詞語。所以,在嬰兒時期,父母就要有意和女孩進行語言交流,以此來訓練女孩的語言表達能力。

3.多一些鼓勵

男孩子一般都喜歡打打鬧鬧、探索新奇,女孩子則不同,她們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他人的身上,所以女孩子的心思相對來說更為細膩。她對父母的看法會很在意,同時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所以在這方麵父母要多給予鼓勵與保護。

4.多一些運動

女孩的身體健康同樣也是很重要的,看似粗魯、大強度的遊戲對於女孩子來說,也不失為一個強健體魄的好方法,因此,不要過分地保護她們。攀爬、跑跳都是提高協調能力不錯的選擇。當然,在遊戲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女孩想從五層台階“飛”下去,要堅決告訴她“不行”,可以這樣對她說:“五層看起來太高了,我們先從兩個台階開始,你是最棒的,一定能行!”,這樣就可以讓她感覺到你對她的能力是充滿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