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以不同類型的景區劃分,現代遊樂景區和自然景區的規模最大,平均資產規模分別顯1.19億元和1.08億元,平均固定員工規模分別為133人和152人,其中現代遊樂景區的人均擁有資產額在各類景區中最高,為73.26萬元,這說明現代遊樂景區在各種類型的景區中資金密集程度較高,而自然景區的資產規模大則主要由於麵積大、範圍廣、占有資源多;旅遊度假型景區的資產規模最小,人均擁有資產額最低,分別為4041.53萬元和36.65萬元,反映出我國度假型旅遊產品發展還不成熟,總體投資水平和資金密集度都不高;工農業科技旅遊景區的員工規模最小,平均為79人,反映出這類景區經營靈活的特點。
3. 接待情況分析
從不同級別和不同地區景區的接待情況來看,景區的年接待遊客量從高級別向低級別逐級減少。4A級景區年平均接待遊客116萬人次,其中東部地區為150萬人次,中部地區為68萬人次,西部地區為61萬人次;3A級景區年平均接待遊客26萬人次,其中東部地區為38萬人次,中部地區為18萬人次,西部地區為14萬人次;2A級景區年平均接待14萬人次,其中東部地區為12萬人次,中部地區為17萬人次,西部地區為15萬人次;1A級景區年平均接待遊客7萬人次,其中東部地區為3萬人次,中部地區為22萬人次,西部地區為5萬人次。4A級和3A級景區的年接待遊客量從東到中到西呈現明顯梯度差,體現出我國主要旅遊景區越往東部,市場驅動型特點越突出;越往西部,資源驅動型特點越突出。
而中部地區的2A級和1A級景區的年接待遊客量都較高,則反映出中部地區旅遊業呈增長勢頭,有許多新興的景區正逐步占據市場。
從不同類型景區的接待情況來看,現代遊樂型景區年平均接待遊客量最大,為82.9萬人次,其次是自然景區和人文景區,分別為54.85萬我次和51.33萬人次;工農業科技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型景區則較少,分別為22.46萬人次和22.34萬人次。而從4A級景區接待入境遊客的情況看,人文景區年接待入境遊客最多,為7.28萬人次,其次是現代遊樂型景區和自然景區,分別顯4.68萬人次和4萬人次;旅遊度假型景區和工農業科技旅遊景區則相對較少,分別為1.79萬人次和1.37萬人次。說明我國旅遊景區擁有的旅遊資源中對外國人具有較大吸引力的仍然是我國悠久的曆史文化和壯麗的自然山川以及新開發的現代遊樂產品,而旅遊度假型產品和工農業科技旅遊產品目前的主要客源市場仍然是國內遊客。
4. 收入情況分析
從不同類型景區的營業收入和門票收入情況來看,現代遊樂型景區、工農業科技旅遊景區和自然景區的年平均營業收入較高,分別為2395.21萬元、2287.29萬元和2139.55萬元;人文景區和旅遊度假型景區的平均年營業收入較低,分別為1434.79萬元和1368.95萬元;現代遊樂型景區的年平均門票收入最高,為1623.95萬元,旅遊度假型景區的年平均門票收入最低,為341.2萬元。從門票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來看,現代遊樂型景區和人文景區較高,分別為68%和66%,說明這兩類景區的營業收入主要以門票收入為主;而旅遊度假型景區和工農業科技旅遊景區較低,分別為25%和14%,說明旅遊度假型景區和工農業科技旅遊景區的綜合經營程度和綜合收入水平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