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傳統”新聞采寫與旅遊新聞采寫之比較(2)(2 / 3)

- 記生動的個性語言

“生動的個性語言”是細節的一個具體表現。生動而有個性的語言,常常是采訪對象心靈和思想的外在反映。這類語言往往飽含著哲理,又短小精悍,個性特征明顯。在撰寫新聞稿件時,能夠起到展現新聞人物的思想特征和精神風貌,同時又能增強報道的親切感和可信性。

- 記現場的情景

現場是新聞人物的“用武之地”,現場的情景,常常是新聞報道中不可缺少和陪襯的有用材料,有烘托新聞主題的作用。因此,現場的一些情景要好好地記下來。如環境、天氣、氣氛、衣著、打扮、有特點的動作等,尤其是一些精彩的細節,要仔細地記下來,不要輕易放過。

- 記需要進一步了解的問題

這是一種采訪中常會遇到的問題。采訪對象在敘述情況時,記者會不時地發現一些需要進一步了解和探究的問題,但又不便打斷采訪對象,這時就需要趕快記下來,或者在邊上打上記號,便於事後補充采訪。

3、後期——采訪素材的整理和寫作過渡

記者如果想寫出一篇高質量、高水平的新聞稿來,僅僅有好的素材還不夠,還需要一道必須的工序,即把采訪回來的素材進行梳理、歸整,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裏、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對事物進行全麵、深刻的認識。因此,這道工序的工作量看上去不大,實際上的質量要求卻很高,它要完成一個複雜的思維認識過程。並且要對前階段的采訪成果進行鞏固、擴展、豐富,對後一步的新聞寫作打好基礎,做到觀點成立、材料充足並紮實完備,起好承上啟下的作用。在這裏,具體地要做好整理筆記,驗證材料等工作。

⑴整理筆記,驗證材料

這對記者來說,是一項相當重要的工作,如果不及時整理,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這是因為人都會產生遺忘現象,盡管在采訪中做了筆記,錄了錄音,但還是會隨著時間的過去而有所忘卻,有些記錄未必很清楚,看了之後什麼意思都會連不起來,或記不清楚。還有一些心記的內容,更會因為時間的關係,而忘得幹幹淨淨。因此,不管記者采訪回來後有多麼疲勞,都要毫不遲疑地迅速整理采訪筆記;心記的那一部分,更要盡快地把它整理成文字材料。

整理過程大致可以分成這幾段:

● 通讀筆記

通讀采訪筆記,回憶整個采訪過程,將心記的內容迅速用文字插入同類的筆記旁,並糾正和修訂難以辨認的內容。

● 標出重要段落

在完成了通讀采訪筆記後,再次通讀經過初步整理的筆記材料,並標出頁碼,在自己認為應注意的材料邊上標上記號,作為寫作時要重點采用的材料。

● 對材料進行分門分類

根據已確定的新聞主題的需要,對新聞材料進行分門分類,使筆記變為寫作提綱。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將材料歸類,並分別標出1、2、3、4或甲、乙、丙、丁等等。

● 驗證材料

記者在采訪時,會因為客觀事物的錯綜複雜、采訪對象心情、表達能力、周圍環境因素對其的幹擾和影響,記者本身記錄的速度、技巧等原因,影響到所記錄材料的準確性。因此,記者有必要對已具有的材料,再放回到實踐中去驗證,以確保所發新聞的真實和準確。

驗證的主要方法有兩種:

- 憑記者的知識和經驗,對有關材料做出合乎規律和實情的檢驗。

有些材料不便在采訪對象麵前驗證,需要通過記者以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做出合乎邏輯的推理。

- 通過再一次的直接采訪進行驗證。

這時的采訪不同於一般的收集新聞素材,這是記者為了驗證到手的新聞素材而尋找、接近新聞源的采訪實踐。

⑵發現特點,提煉主題

選擇新聞材料→概括核心內容→提煉新聞主題→安排新聞結構→為寫作新聞稿件作好基礎準備。因此,作為記者必須要具備從新近發生的五光十色、紛繁蕪雜的新聞事實中篩選出具有傳播意義的核心內容的能力。具體的步驟為:

首先要搞清什麼是新聞主題。所謂新聞主題,是指新聞事實所提出的主要問題及其需要表明的中心思想。它是貫穿一篇新聞思想的主導思想和靈魂,是決定新聞的思想意義和指導作用的根本因素。新聞主題和一般文章的主題概念基本相同。直白地說,就是文章擁護什麼、反對什麼、肯定什麼、讚成什麼、否定什麼,要說明和主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等。

一次成功的新聞采訪,一篇質量高、價值大、思想指導性強的新聞作品,無不與新聞主題的選擇和提煉有很大的關係。新聞主題來源於采訪所獲的材料,是從其中選擇、提煉出來的,同時,它又反過來統帥所有材料和最後的寫作。新聞主題的提煉,要通過記者對采訪所獲得的大量的新聞素材,進行梳理、規整和選擇,確定新聞主題,開始第二階段的認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個過程就是提煉主題,也可稱為深化主題。提煉主題的依據是:一是對全局的清晰度。對全局了解得越清晰,主題提煉起來越方便,因而也就越深刻;二是對材料進行了認真有序的綜合分析。綜合分析得越到位,主題提煉的質量就越有保障。具體操作時要注意下列事項:

● 提煉新聞主題時千萬不要雷同淺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