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吸引大眾最主要的特點是Web網頁的多媒體視覺感觀效應、操作簡便,擁有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眾多觀眾,因而,在互聯網上建立自己的網站,或者在網頁上插播公司廣告,可以充分利用Web界麵的廣告效應,其費用低廉、傳播範圍遠遠大於傳統的電視、廣播和報紙等傳媒。互聯網的最初的商業目的應用是通過建立Web網站,對公司產品做宣傳和廣告,在世界範圍內樹立公司的形象和擴大知名度。
隨著HTML的發展,動態網頁技術的出現,在HTML網頁中編寫Java、ASP腳本程序,使得利用Web網頁進行交互式訪問成為可能。由於Web數據庫技術、網絡安全技術、支付網關技術推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利用互聯網進行產品銷售,用戶可以直接通過網絡購買商品,商家可以直接通過Web網站簽訂銷售合同,由於網絡安全問題的成功解決,可以直接使用信用卡等付款方式進行支付和結算。因此,除了商品儲存、運輸、交付等流通環節以外,所有環節都可以在互聯網上實現和完成,進入全麵的電子商務的階段。
1.企業與企業的電子商貿
B to
B交易模式在電子商務中所占份額最大,傳統的企業間商貿采用EDI方式,在使用互聯網之後,企業間的數據單據仍然采用國際標準的格式,在Web網頁上根據訂單上數據,使用翻譯器將網頁上的數據轉換EDI報文,通過網絡傳輸給對方。
利用Extranet技術,企業和企業將形成聯係更加緊密的貿易夥伴關係。Extranet可以看作Intranet的向外延伸的網絡技術,它們都采用Internet技術和標準構造企業的管理信息係統。生產製造商、零配件供應商、銷售批發商通過Extranet建造的信息係統捆綁在一起,共享數據資源和信息資源。這樣,生產製造商可以把零配件供應商作為自己的材料倉庫,根據自己的生產計劃,向供應商訂購零配件和材料。供應商根據訂單調整生產計劃,如期供貨,對於生產商來講,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庫存,節約生產製造成本。銷售批發商根據市場銷售信息和訂貨信息通過Extranet通知生產製造商按需加工生產。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的情況下,采用Extranet構成一個利益共享、風險分擔的電子商務係統,按照客戶需求靈活地安排生產計劃,小批量多品種生產,同時減少了采購的中間環節和庫存材料的積壓、節約了大量的成本,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這種電子商務的模式受到了世界跨國公司的普遍重視,有的公司已經建立起來了相應Extranet係統。例如,美國的通用汽車公司,建立了網絡采購係統,將眾多的汽車配件公司吸收進來,每年有500多億美元交易通過係統完成。
這種形式的變化不能將其簡單看作貿易關係的重組,而是一種企業機構體係和資源的重組。
與此同時,企業為了實現資源和信息的共享,不僅僅提供更加快捷的信息服務和擴展業務範圍,還積極改造企業內部結構並探索新型的管理模式。
2.企業與個人的電子交易
B to
C交易模式也是電子商務中所占份額較大的一種。在互聯網上,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網站在銷售各種商品,其銷售對象是個人消費者。在網站上有個“購物小車”,當你看中一種商品,決定采購,可以把它放在小車裏,如同我們在超市購物一樣,最後到收款處結算。這種網站都有商品配發中心,根據客戶訂單,將商品送到客戶家裏。付款方式有多種形式,國外有信用卡、電子支票、電子錢包等形式;國內多數采取送貨上門,客人驗貨後付款的方式。
國際上最著名的網絡零售網站是亞馬遜網站,主要銷售圖書和音像商品,具有規模非常大的物流配送係統,遍及世界各地,可以非常及時地將商品送到客戶手中。
在國內電子商務的零售額還很少,影響其發展的主要原因有安全支付顧慮和消費理念沒有發生根本性轉變,對網上購物的不信任,恐怕購買的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由於生活和工作節奏的加快,網絡上商品品種不斷豐富和價格低廉,將吸引越來越多的年青白領通過網絡購物。今後,零售式的電子商務一定會繼續發展和普及。許多傳統的零售商店,如上海第一百貨商店,也把注意力對準了這個巨大的潛在市場,推出了網絡購物的業務。
3.企業與政府間的電子商務
企業與政府(B to
G)之間的電子商務也越來越普及,如政府采購和企業交納稅款的網絡操作形式都屬於此類電子商務。在國外,每年有很大一部分政府采購是通過網絡完成的。政府采購的數量比較大,有的采取直接訂貨方式,大型項目則實行招標形式。國內的政府采購剛剛起步,多數采取招標。不過,通過互聯網采購肯定是以後的發展方向。
通過互聯網開展企業和個人交納稅款活動,是電子政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上海於2003年開始試行企業網上納稅,主要針對中小企業,今後一定會大麵積推廣。
(三)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階段
基於互聯網的電子商務在國際上發展很不平衡,在美國和西歐國家應用比較普遍,我國尚處於起步階段,電子商務交易額占總的交易額比例很小,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空間。影響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有很多因素,如: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人們的消費意識沒有完全轉變;尤其是網上支付的安全措施不健全;網上購物的質量不能保證,商品品種不夠豐富,價格沒有足夠的優勢,售後服務不能得到保證;企業在網絡營銷方麵的投入不足等等。電子商務的發展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問題,是全社會的、整個消費供應鏈的係統工程。
電子商務是新興事務,發展勢頭迅猛,相形之下,有關法律法規很不健全,缺乏足夠力度的約束力,發生了許多商務糾紛,而目前的商業法規對電子商務的裁決隻能依靠相近的法律,因此沒有充足的法律依據,無論企業、消費者、政府都迫切需要有關電子商務的立法。這種現象,不僅在中國,在其他國家也同樣存在,而且因為各個國家的國情不同、法律製度和法律的不同,容易出現國際糾紛,迫切需要國際仲裁機構裁決。由此看來,健全政策法規要走很長的一段路。
法律是進一步繁榮電子商務的社會保證體係,對電子商務立法是當務之急,製定電子商務交易法、個人隱私保護法、網絡知識產權保護法等相關的法律體係,將其納入法製軌道中來。
反過來,一定為電子商務發展帶來更大發展契機和空間,促進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當前階段,有關電子商務的技術性問題都已解決,現已進入法律健全的發展階段。
三、電子商務的技術基礎
(一)IP地址、域名和統一資源定位符URL
1.IP地址
與互聯網連接的任何一台計算機,無論是大型機,還是個人計算機,都稱為主機。有的主機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有的則使用網絡的資源,但是從互聯網上的角度來說,都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