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旅遊電子商務(1 / 3)

第二節 旅遊電子商務

由於商業的介入和驅動,Internet從科研機構和學術部門中走出來,進入了千家萬戶,為其帶來了蓬勃生機和繁榮。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為Internet帶來了進一步的發展,使之變成更加安全、可靠、便捷和廉價的商務工具,Internet網絡的發展,最終就是電子商務網絡。

一、電子商務的定義

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rce 或 Electronic Business),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為大多數人都能接受的定義。例如:

(一)聯合國國際貿易程序簡化工作組的定義

采用電子形式開展商務活動,它包括在供應商、客戶、政府及其參與方之間通過任何電子工具,如EDI、Web技術、電子郵件等共享非結構化或結構化商務信息,管理和完成商務活動、管理活動和消費活動中的各種交易。

(二)IBM公司的定義

電子商務是在Internet的廣闊聯係與傳統信息技術係統的資源相互結合的背景下,運行而生的一種在Internet上展開的相互關聯的動態商務活動。狹義的電子商務稱為電子交易,主要是指利用Web提供的通信手段在Internet上進行的交易。廣義的電子商務是包括電子交易在內的,利用Web進行全麵的商業活動,如市場調查分析、財務核算、生產計劃安排、客戶關係、物資調配等,所有這些活動涉及到企業的內外。

上述兩種定義,前者強調電子商務的技術手段,後者突出電子商務活動的層次,將互聯網(Internet)、企業內部網(Intranet)和企業與貿易夥伴間的外部網(Extranet)有機地聯係在一起的商務模式。

我們認為,電子商務是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在企業、消費者、政府之間運用電子技術手段實現商務活動的全過程。

電子商務的運行環境是計算機通信網絡,包括各種專用網絡和目前廣泛使用的互聯網,采用EDI、Web等技術手段。在企業、消費者、政府之間存在企業對企業(B to

B)、企業對消費者(B to C)、企業對政府(B to G)、消費者對政府(C to G)、政府對政府(G to G)等商務模式,其中,最主要的是B to

B和B to

C兩種。商務模式不同,采用的技術手段也有所區別。完整的商務活動過程,是指通過網絡進行網絡營銷、產品銷售、網絡支付、物流分配、售後服務、信息反饋、交納稅金等外部過程,同時也應當包括企業內部的生產製造、資金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的過程,在企業和合作夥伴之間的供應鏈管理、合同管理和物流分配等。電子商務體現了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和人員流的運作過程。目前還不能期望所有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的所有商務活動都實現電子化,這種現象必然要持續相當長的時間,隨著電子商務的關鍵問題的解決,人們消費理念的變化,必然大大加快其進程。

以互聯網技術為核心,建立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三者合一的電子商務係統,將企業內部管理、辦公自動化、信息交流、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資源整合在一起,形成新型的商務模式。企業可根據訂單調整生產計劃、加快采購速度和效率,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使之更加具有競爭力。電子商務不僅是一種商務活動,也是涉及到企業、消費者以及整個社會的龐大的係統工程,有待於整個國家信息架構和全球信息架構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完善政策法規,通過權威機構依法裁決在電子商務過程中出現的糾紛。這些問題不解決,勢必影響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

旅遊電子商務的服務對象是遊客,銷售的產品是旅遊服務,這一點與生產製造業不同。相對來講,物流所占比例極其微弱,如何提高物流的比例,關係到提高旅遊服務質量,也是旅遊電子商務中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將促進旅遊商品,如小商品、紀念品的生產加工業的發展,帶動旅遊目的地經濟的發展和繁榮。

二、電子商務的發展

電子商務的出現不是偶然的,伴隨著計算機網絡,尤其是廣域網的出現,大型國際集團出於商業上的需要,為了暢通采購、銷售和報關渠道,采用電子化手段,開展電子商務活動。到目前為止已經經曆了三個階段:

(一)專業網和EDI電子商務階段

這個階段也稱為前互聯網階段。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出現了不同形式的電子商務,盡管隻是在部分商務活動中實現電子化,如網絡預訂客房和機票、信用卡支付和異地支付、企業和企業間、企業和政府間的電子數據交換(EDI)。

這個時期,沒有統一的信息交換平台,大多數電子商務活動通過專用的網絡進行。專用網絡投資費用昂貴,加入網絡的企業需要交納很高的費用。但是,由於專用網絡能夠提供可靠的數據保護和安全措施,以及在國際間製定了電子數據交換標準,所以在政府之間、企業之間傳遞數據,專用網絡還在繼續運行。

例如,通過網絡預訂中心,用戶可以直接預訂客房和機票。現在機票售票點已經遍布城市的各處,與航空公司聯網售票,大大節省了旅客的購票時間。

全國四大銀行都是聯網的,通過銀行內部專用網絡,用戶手持一張信用卡,在全國各地聯網銀行都可以辦理存款、取款手續,在ATM自動取款機上提取現金,在商店和消費場所,直接用信用卡結賬。

企業和企業之間、企業與政府之間通過專用網絡采用EDI模式,按照國際標準的數據格式,形成固定格式的報文,在企業、政府間傳遞信息,實現無紙化采購、銷售、報關、安檢。簡化了中間環節,縮短了信件的傳遞時間,降低了成本開支。

EDI是將商貿或行政事務處理的數據,按照統一格式的標準,形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或報文數據格式,從計算機到計算機的數據傳輸的方法。EDI作為一種電子數據交換工具,實現了無紙化貿易,在互聯網電子商務出現之前,是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政府、政府與政府之間主要的電子商務手段。通過電子數據交換取代傳統的紙麵單據傳遞,形成了一種新型的貿易方式,加快了單據傳遞的速度,並避免了因人工幹預而引起的數據重複輸入帶來的差錯。

發送方首先將交易信息的數據翻譯成EDI標準格式,對數據打包後,通過增值網絡發送給接收方。接收方將交易信息收集到一個文件裏,自動翻譯成可讀的標準格式文件,即完成了電子數據交換的過程,通過專用網絡傳輸數據,安全性問題得到了保證。在國外的大型公司中,尤其是國際貿易業務,EDI的應用仍然比較普及。

EDI是國際標準,具有國際通用的表格和數據表述形式,從而避免了因貿易雙方因語言、國情不同造成誤會和差錯。這一時期的電子商務對後來的基於互聯網的電子商務奠定了基礎,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由於采用專用線路和增值網絡係統,費用高,不能普遍使用,中小企業難以承受。當互聯網出現之後,以其作為數據交換平台,並能夠提供可靠的服務,所以在上世紀的90年代中期,互聯網的蓬勃發展,與電子商務有著直接的密切關係。正是由於電子商務的需要,促進了網絡技術和IT行業的進步和發展。

(二)互聯網電子商務階段

這是電子商務大發展的階段,由於商業和企業介入Internet,在商貿利益的驅動下,才使互聯網成為大眾性的、全球性的網絡。超文本技術使得瀏覽器誕生,網頁製作普及,使得信息製作和獲取變得非常容易和簡單,由於Web技術進步和計算機普及率的提高,影響著人們更加依賴互聯網獲取信息。這個轉變的效應是巨大的,促進人們利用互聯網完成信息交換,將其作為整個社會的信息處理平台,一切技術都圍繞其進行和展開。在HTML的基礎上,電子商務又促使新的一代電子商務語言的誕生,即可擴展的標識語言(XML),網站的建立和編程更加簡單化,而動態網頁技術和Web數據庫的出現,從技術上支撐了互聯網電子商務。與此同時,網絡安全和網絡安全支付技術消除了人們對互聯網的種種顧慮,隨著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和人們的消費理念改變,需要更加便捷的消費方式,促進了電子商務向大眾化、社會化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