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是戰是和(2 / 2)

“阿魯姆,你深受寨主大恩,又身處要職,在危難時刻不但不思盡忠職守,反而想著苟且偷生,甚至不惜出賣全寨弟兄,你長的到底是什麼心腸?待我取出來給諸位看看。”說著,“錚”的一聲拔出腰間佩刀,就要動手。

“你……你……別胡來!”阿魯姆被嚇得身子不斷往後靠:“我怎麼是膽小如鼠呢?我這一切都是為了大寨主,為了全寨兄弟的安危啊。你怎麼可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呢?如此亂世,做一些適當讓步有什麼錯?剛才絕塵子道長不是也這麼說了嗎?”

“你們漢人不是有句話叫做‘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嗎?隻要能度過難關,就有重頭再來的機會,何況我也說了,在冬泉穀和守望堡之間我們還有許多文章可做。你難道沒有聽到嗎?”

阿魯姆越說越來勁,越說越委屈,兩眼泛紅,似要哭出聲來。

“哼,說了那麼多也改變不了你不敢一戰的本性。”魯猛的魯莽舉動已經被身邊的人阻止,刀也已經歸鞘,不過他還是不打算放過阿魯姆,哪怕隻有在嘴巴上占點便宜。

“各位!各位!請聽小弟一言。”看出情勢不對的楊基出來打圓場,盡管他不是最合適的人物:“請大家保持應有的冷靜,諸位要麼是紅花寨的重臣,要麼是紅花寨的盟友,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當此危難時刻切不可意氣用事,要把個人恩怨和私利拋至一邊。想想大寨主把大家集中在這裏的初衷,還請大家彼此忍耐則個。”

畢竟楊基人微言輕,雖然陶封在很多公眾場合刻意表現和他的親密,可是寨中的老人並不怎麼買他的帳,他的一番肺腑之言並沒有讓眾人閉上嘴巴,相反,小聲的議論更加多了。

“咳咳”,陶封重重地咳了兩聲,眾人都停止了議論,齊齊把目光集中到他臉上。

“既然你們這麼喜歡討論,”陶封道,“那麼我就讓你們討論個痛快,我先回裏麵休息去了。你們累了也都去休息吧。”

陶封看上去十分疲倦,他打了個哈欠,慢悠悠地走入後廳。

所有人都不明所以,在最初時刻他們默不作聲,眼睛都有意無意關注著那道連接前後廳的門,或許他們認為,陶封此時正在後麵的某個地方窺視著他們,或者他隨時又會回到前廳來。

可是過了良久,除了裏麵的燈火一直亮著外,他們沒有發現任何響動。終於有人以各種理由離開了前廳,還有一些人又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交頭接耳。又過了大約半個時辰,走的人更多了,留下的人也不在議論,他們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如老僧入定般。

劉離輕輕捅了捅楊基,楊基沒有說話,隻是對他搖了搖頭。

“看來眾人要達成統一意見還需要一點時間。”劉離心裏想著,他又開始模擬自己站在陶封的立場上該如何取舍的問題來。

麵對眼前危局,要在短時間內作出決定,對陶封來說也確實不容易。身份地位越高,他作出的決定影響越大,相應的,在外人看來,他們的果敢程度經常不夠。

那些看似有理的建議,往往都存在很大漏洞。魯猛勇則勇矣,可謂不計後果的代表,勝還罷了,敗了就毫無挽回的餘地。

絕塵子道長的建議看似麵麵俱到,但卻把主動權交到了對方手裏,本方原以處在被動局麵,又被敵方牽著鼻子走,局勢隻會越來越糟糕。

至於阿魯姆的提議,就完全是一副丟車保帥的架勢,結果車是丟了,帥也未必能保住。隻要敵方聯軍能暫時放下成見,先把己方的武裝徹底解除,再來討論砧板上的肉怎麼分,或者讓己方充當馬前卒,去攻略其他勢力。在“大義”的名分之下,紅花寨隻有被瓜分或蠶食的命運。

唯一的變數就是援軍及時到達和敵方聯軍的內部矛盾,但這些外在因素隻能成為勝敗的次要條件,不能在根本上決定戰爭的走勢。

多年的戰鬥經驗告訴陶封,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未知的東西上,顯然,上麵的兩個變數都是不可控的。

“你們都走了嗎?”後廳中傳來陶封的問詢。夜已深,加上所有人都閉上了嘴,所以他的話雖然不是很大聲,卻清晰地傳入了每一個在場之人的耳朵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