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計算機藍領到軟件藍領:高職軟件開發人才培養模式探討(1 / 2)

摘要:本文針對我國軟件業飛速發展但軟件人才供需矛盾的現狀,較細致的分析軟件人才供需矛盾產生的原因;對比分析“計算機藍領”與“軟件藍領”培養模式對職業技能要求的不同點,從企業對軟件人才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要求,進一步闡述在軟件開發教育知識體係、課程設置、校企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麵的高職軟件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高職軟件開發;計算機藍領;軟件藍領;人才培養模式

1國內軟件業發展現狀

隨著黨的十七大 “科學發展觀”方針政策深入學習和領會,各行各業繼續貫徹執行“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兩大戰略,而走信息化道路的軟件產業是當前具有廣闊前景的新興產業之一。

作為一種“無汙染、微能耗、高就業”的產業,軟件產業不但能大幅度提高國家整體經濟運行效率,而且自身也能形成龐大產業規模,拉升國民經濟指數。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軟件產業將會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標誌之一。因此,軟件產業是一個國家提高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參與全球化競爭所必須占領的戰略製高點。

國際金融危機和中國經濟發展的減速,給中國的IT產業也帶來負麵影響,但仍有諸多市場機會可以挖掘,中國IT市場整體規模依然可觀。IDC預計2009年中國IT市場規模將達到712億美元,2007~2012年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10.6%,是全球的2.3倍、美國的3.8倍,市場潛力巨大。

2軟件開發人才存在供需矛盾

軟件業的飛速發展,使得我國目前對軟件人才的需求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每年人才需求新增近百萬人。而當前IT人才供需矛盾主要表現在:高層

次人才層次不高,低端人才偏少。軟件行業就業情況並不樂觀,一方麵,許多軟件開發公司苦於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另一方麵,大批IT專業的畢業生卻“英雄無用武之地”。[1]

從用人單位的角度來講,他們迫切需要的是起碼精通一兩門計算機語言、擁有實用技術功底和實踐經驗的專業人才,而應聘的大學生往往因為缺乏實戰經驗而難以勝任相關的職位;從大學生的角度來說,雖然懷揣學位文憑及各種資格證書,但“理論和實際”的鴻溝卻讓他們屢吃閉門羹。他們除了報怨用人單位的“急功近利”外,也不得不接受這樣的事實。

3軟件開發人才供需矛盾產生的原因

信息產業在我國的地位日趨重要,並且在遊戲軟件、嵌入式開發、行業軟件、防火牆製作、高級工程師、係統構架工程師、測試工程師等方麵人才缺口很大,產業發展還遠遠不及發達國家。我們與其他國家的差距使得我們需要更多具有高新技術的軟件開發人才來填補這一空白。這就對未來從事軟件開發方麵工作的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基礎理論知識,還要掌握更為實際、更為實用的技術,並對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各類產品的研發動態和市場價值等情況有所了解。

作者簡介:陳紅霞(1974-),女,講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軟件工程、網絡信息安全。

大量的研究數據表明:軟件開發人才矛盾的根源其實來自於行業市場的實際需求與學校專業培養的“脫節”。目前,學校所使用的部分教材已經“落伍”,因此學生學到的知識有些已經被淘汰,即便是取得社會上的技術資格證書,也隻能說明相關理論掌握的情況,不能代表實際應用能力的水平。[3]

4計算機藍領、軟件藍領的要求

各個職業院校爭相設置與發展軟件開發專業後,暴露出一些問題:課程結構雷同、教材脫離社會和企業的需求,致使高職的軟件開發專業更多的是培養學生成為普通的計算機藍領,這與培養高技能軟件開發人才的目標依舊存在著巨大差距。

4.1計算機藍領的培養目標和職業技能要求

具有熟練的數據錄入與維護能力;

具有電子商務網絡谘詢業務能力;

具有電子商務電子宣傳策略與電子廣告設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