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電子商務網絡營銷綜合能力;
具有互聯網的商務網站網頁更新與維護能力;
具有常用網絡工具軟件的使用、病毒的排查能力;
具有一定的網絡組建與網絡硬件的維護能力。
4.2軟件藍領的培養目標和職業技能要求
計算機基礎知識紮實;
掌握兩門以上編程語言;
以編寫出用戶滿意的高質量軟件為榮;
懂得個人開發和團隊開發的利弊,文檔規範、齊全。懂得在進度、質量(功能)和成本之間平衡;
懂得規範的目的在於重用,重用有利於提高效率和集中精力創新;
認為測試工作比編碼更具挑戰性,自己經常為同伴的代碼做白盒測試;
根據企業項目的需求和自己發展目標的共同點選擇學習內容和方向。
圖1是企業軟件藍領(軟件工程師)的崗位設置:
5軟件藍領的人才培養模式
為使得軟件開發人才實現計算機藍領到軟件藍領的跨越,各個高職院校應當實現工學結合,以就業
圖1企業軟件工程師崗位設置
為導向、以企業需求為依托,從培養實用人才的目的出發調整課程結構;同時、依據課程結構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實訓基地以適應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全方位的打造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平台。
5.1軟件開發教育知識體係
計算機科學和數學用於構造軟件的模型與算法[2];工程科學用於製定規範、設計範型、評估成本以及確定權衡等;管理科學用於計劃、資源、質量、成本等管理。如圖2所示。
圖2軟件開發教育知識體係
5.2軟件專業的課程結構
軟件專業的課程結構如圖3所示。[4]
5.3 校企合作實訓基地管理機構
(1) 專業建設委員會。由學院、軟件企業及軟件工具供應商組成,主要職責是研究製定實訓基地發展規劃、建設方案及運行管理製度,並對基地的運行過程與專業課程設置進行評價與監督,並根據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對專業課程和教材的調整提出建議。[5]
圖3軟件專業的課程結構
(2) 校外實訓基地。以軟件學院(或係)為主體、
各軟件企業參與構成實訓基地的教學、管理與研發機構,主要職責是實施建設方案,運行管理,開展各類培訓。
(3) 專業教研室。以軟件工具、軟件企業類型等劃分專業教研室,具體實施相關專業(方向)的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上崗考證。
6結束語
該軟件開發人才培養模式已在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實行,通過構建軟件開發專業群,融合網絡技術、計算機軟硬件維護技術、多媒體技術,全力打造軟件藍領的培養目標。同時,通過課程設置改革和教材改革,並加強學生持有多個職業技能證書的培訓與考核目標,實現產、學、研結合與校企合作,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學生的就業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聶哲,劉凱洋,徐人鳳.“工學結合,深度融合”的高職軟件技術專業改革與探索[J]. 計算機教育,2007(9):85-88.
[2] 王鳳嶺,易著梁,黃偉. “項目教學”模式在高職軟件技術專業中的探究和實踐[J].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3):26-29.
[3] 駱偉. 從我國軟件人才供需矛盾談高職軟件人才的培養[J]. 科學谘詢,2007(17):26.
[4] 蔣喆. 高職軟件技術專業產學研實踐探索[J]. 遼寧高職學報,2007(3):64-65.
[5] 陳桂生,張哲. 高職軟件技術專業課程體係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 教育與職業,2007(20):136-137.
(編輯:白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