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君子,小人,偽君子(2 / 2)

孫明很快就回頭離開了,他知道自己能不能夠獲得裴世矩的賞識,甚至是獲得他身後的那個人賞識,那就看今天的了。孫明無法猜測裴世矩和他身後的那個人怎麼想,這個不是現在的孫明能夠猜測的,所以他隻能夠賭一賭。

很快,孫明離開了之後,裴世矩身後的人出來了。

“見過大家!”裴世矩行禮說道。

唐朝臣子對皇帝的稱呼是聖人,不過有些親近或者地位高的臣子都可以稱呼皇帝位大家。現在裴世矩可是太子的老師,可以說是皇帝的親信了,所以也可以稱呼皇帝位大家。而屏風後麵的人,也就很明顯了,他就是大唐的開國皇帝,現在還在位的皇帝李淵。而剛才裴世矩接見孫明的時候,李淵也就在屏風後麵。而孫明和裴世矩的對話,也都被李淵聽到了。

“大家,您認為這個孫明如何?”裴世矩問道。

李淵卻說:“他非常不錯,明白事理,有調.教的價值。”

古代的調.教,可不是後世的那些什麼不健康文化裏麵的調.教。古代的調.教,其實是指調理管教,並不是貶義詞,是一個中性詞。而顯然,剛才孫明那番話,讓李淵很滿意。至於理由,那就是“明白事理”。

李淵作為一個皇帝,其實作為一個帝王,他們真正喜歡的並不是君子,更不是偽君子,反而是真小人。在官場上,絕對沒有君子這種生物,君子也隻是用來當做吉祥物擺放來看的,是給百姓作為道德模範看的,並沒有任何實際用處。

可是,帝王也絕對不喜歡偽君子。偽君子看起來都是是一個個正人君子,可是這種人對於一個皇帝來說,是最討厭的。偽君子,對於國家和皇帝來說破壞力比起真小人還要大。偽君子讓人容易產生信任感,一旦信任了之後予以重用,然後就會讓他權利越來越大。而曆史上,有多少篡權的權臣不都是偽君子嗎?最典型的也就是王莽,他在沒有篡位的時候,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樣,令人信任。可是這種人萬一起了壞心眼,那殺傷力可是莫大的。

而真小人不同,真小人有什麼說什麼,不會在肚子裏麵憋著壞水,什麼事情都直接來。而這種真小人,作為上位者,尤其是皇帝,如果有選擇他們寧可選擇真小人,而不選擇偽君子。真小人的傷害力不大,而且真小人往往有能力,講究利益。這種人,隻要有利益就能夠驅使他,所以對於皇帝來說是最滿足的。真正的明君,非常能夠擅長處理和臣子的關係。在這種情況來說,君臣是一種交易。臣子為皇帝做事,而皇帝付出官職和金錢權利,作為臣子做事的交易。

當然,如果是一個昏君,隻是會一味的要求臣子對皇帝無欲無求,而且還要徹底忠誠於皇帝,至死不渝。可是李淵不是一個昏君,而是明君。所以,李淵對於君臣之間的關係理解很透徹,所以他當然認為孫明願意在上司麵前做一個真小人,感覺非常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