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新生兒有50%~70%在出生後2~3天出現黃疸,4~5天達到高峰,10~14天消退。
需要引起重視的黃疸症狀
黃疸是新生兒期常見的臨床症狀,由於發病機製不同,它既可能是生理現象,又可能是病理現象。
新生寶寶若出現下列黃疸症狀,就要引起重視:
·出生後第一日就出現黃疸,並且明顯加深。
·到出生後兩個星期,黃疸還沒有退盡。
·黃疸很深,例如黃得像黃金瓜那樣,此時化驗血清膽紅素超過205_2微摩/升。
·與黃疸出現的同時,新生兒不吃、不哭、體溫不升,甚至出現抽搐等。
·大便為陶土色,或者外觀為黃色,內部為灰白色。
病理性黃疸的處理
出現以上任何一種病理性黃疸,就應去醫院診治,查清楚是什麼疾病引起的黃疸。另外,深度的黃疸會對腦細胞造成損害,將來會嚴重影響智力發育,故應及時治療。
病理性黃疸的病因較複雜,常見的有新生兒溶血、感染、先天性膽道閉鎖等。近年來,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呈增高趨勢,本病發病稍晚,於生後5~6天出現黃疸,持續時間較長,可達4~12周。
目前認為母乳性黃疸的病因可能是母親乳汁中含葡萄糖醛酸苷酶水平較高,加重了寶寶腸道膽紅素的再吸收。寶寶患母乳性黃疸時,除黃疸持續時間稍長外,無其他症狀。
母乳性黃疸較輕者不必處理,重者可暫停哺乳2~3天,看黃疸是否減輕,而後恢複母乳喂養,絕對不能因母乳性黃疸而長期停喂母乳。
如新生兒生後24小時內即有黃疸,或是黃疸程度較重並持續2周以上,早產兒延至4周以上仍未消退,或是消退後再次出現黃疸,多為病理性,應送醫院檢查治療。
專家支招
生理性黃疸不需要治療,適當提早喂奶或糖水,促進胎糞排出,減少膽紅素的再吸收,可以減輕黃疸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