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高管周光平原是摩托羅拉北京研發中心高級總監,有過十幾年的手機領域從業經驗,和手機鏈條上遊的供應商大都熟悉。出乎他意料的是,當他以小米公司的身份聯係這些供應商時,對方會很客氣地說他們還是朋友,但采購元器件一事就不要再找他了,因為他的老板不批。這讓周光平大為尷尬:“我們這幫從摩托羅拉出來的人,從來沒有想到我們碰到的第一個困難,居然是供應商不支持我們。這些供應商全部是認識多年的朋友。”
“這期間我們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呢?是工藝上的支持。國外的供應商一聽說是來自中國的創業團隊,85%的人起初都會拒絕。因為有些中國的創業團隊都很會忽悠,他們怕了。”雷軍說。
大型的手機元器件供應商在決定是否要與對方合作時會先調查這家公司的背景,會查其三年以來的賬目,看其是否盈利,並做出評級:盈利不錯的為A,往下是B,不盈利的是C,沒有賬目的是E。當然他們也會看對方的發展潛力,綜合打分,但財務方麵的數據占很大的比重。
所以小米接觸的一家供應商很直接地說:“你們把前三年的財務報表拿給我們看看,不然我們怎麼知道你們會不會做到一半就關門大吉了。”有家供應商還說:“你們連失敗的經驗都沒有,我們怎麼把東西賣給你們?”
雷軍自身的人脈以及以往的經曆,在說服供應商方麵起到了作用。“大家都願意跟成功者合作。不過,他們的信任也不是從一開始就建立起來的,我在這個圈內還是有很多朋友。”雷軍說,這些朋友的幫忙有助於談判的展開。在談判中,雷軍會對供應商提問:“你們為什麼要錯過中國下一個黃金十年的機會?”
劉德也對一些供應商說:“你不掙錢沒事兒,你錯過了占坑可是大事兒。萬一我們將來做成了呢,你就喪失了巨大的機會。”
高通公司認為小米代表了移動互聯網的新商業模式,其內部人員分析,“現在誰也看不清楚(它的商業模式),我們跟他們合作就是先入為主,搶占先機”。
“5個月,見了1000多人,瘦了20斤。”參與了一係列談判的劉德回憶。
最後一道程序是投入流水線生產。這當然也要找代工廠,大家可能會想到為蘋果代工的富士康公司。
“你以為富士康會幫你生產?開玩笑呢,理都不理你。”雷軍這樣回憶。經過了又一輪談判,最後英華達成為小米手機的首家代工廠。過了半年,富士康找到小米,成為小米手機的第二家代工廠。
黎萬強曾半開玩笑地說:“如果早知道做手機有這麼多困難,當時我們肯定不會選擇來做這件事。也就是不知道,無知者無畏。”
2011年4月的一天,第一部小米手機誕生。
798藝術區的驚豔
“小米要幹什麼呢?我第一次正式跟大家說,小米的目標是做頂級的智能手機。”2011年7月12日,雷軍這樣說。
“我們認為現在的智能手機過於複雜。大家反過來發現,智能手機的功能不如以前的普通電話好用,我們很多人都是一手拿一個普通手機,一手拿一個iPhone。”雷軍這樣評價喬布斯得意的產品,“為什麼不用iPhone呢?因為它打電話不方便。所以我告訴大家,我們一定要做一款好打電話的智能手機,所以我們致力於把以前的普通手機非常出色的打電話、發短信、通信錄等傳統功能做好。”
有人問:“小米要在網上賣手機,這是穀歌都沒有做成的事情,你為什麼能做成?”雷軍回答:“穀歌很偉大,但穀歌不懂電子商務,而我已做了10年的電商。”
2011年8月16日,在798藝術區裏此起彼伏的“雷布斯”的喊聲中,小米公司舉辦了小米手機發布會。會場上,台上的人每報一次技術參數,台下的粉絲就傳出一陣幾乎可以掀翻屋頂的聲浪。一位參加會議報道的記者低聲問工作人員:“哪來的托?太敬業了!”對方答曰:“都是自己來的,我們也沒想到。”
現場的預售隊伍排了100多米。
發布會的最後環節播放了一段視頻,表現的是一個支持雷軍的團隊,包括凡客誠品陳年、UCWeb俞永福、多玩網李學淩、拉卡拉孫陶然、樂淘網畢勝及尚品網創始人趙世誠。他們為了祝福小米手機,共同做出一個舉動,高呼:“我們要小米!”齊刷刷地把手裏的舊手機摔向地板,這些手機大部分為iPhone。
“這是他們對雷軍‘老大’的投名狀。然而,市場才是唯一真正的戰場。”搜狗市場官王冠雄在他的《雷軍的小米步槍》一文中如此點評。
(本文摘自《雷軍: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一書,科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