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巧用教學評價 激活音樂課堂(2 / 2)

1.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進行準確的評價,讓學生感受快樂。

在課堂上,教師應準確地把握評價尺度,以自然、真誠、恰當、溫馨的語言,及時地、有針對性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活動。有效的評價,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也帶來了一個又一個的教學契機,使音樂教學良性發展。

如在上《手拉手,地球村》這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環球之旅”的活動,學生任選地圖上的地方來介紹。每介紹完,我都會用準確生動的語言評價一番。如:“你是第一個主動介紹的,老師把一顆勇敢之星獎給你,並且還要獎勵你一顆阿爾卑斯奶糖。阿爾卑斯奶糖是來自歐洲的奶糖,並以阿爾卑斯山脈來命名的”;“看看我們又來到了哪裏?澳大利亞——一個羊背和礦車上的國家……”。在我的評價和引導下,學生完全置身於其中,美滋滋地等著為大家介紹他喜愛的地方,為歌曲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2.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開展自評、互評和他評,激發潛能。

在每一單元教學結束時,我都讓學生對學習情況進行自我測評和互評。剛開始,學生喜歡戴有色眼鏡去評價別人,互相指責,誇大別人的不足。後來在我的引導下,學生慢慢習慣用“讚賞”的眼光去評價其他同學,被評價的同學由於受到同學的肯定,學習積極性得以提高,主動性得以增強。

音樂是美好的,作為音樂教學的“評價”,也應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隻有激發學生對音樂產生愛好與興趣,這樣的“評”才是富有“價”值的。

三、尊重個性差異,關注特殊學生

人的能力各有所長又各有所短,一定要把沒有可比性的不同個體比個你高我低,不僅在理論上是荒謬的,而且在實踐上也有極大的危害。在評價過程中尊重個性差異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以前課堂上有一個怪現象:上課鈴響,學生不能安靜。對此,我要求學生每次鈴響即坐正保持安靜,給做得最快、保持較好的學生記一顆星。開始時隻有少數幾個學生能做到,我每節課都會把某某得到幾顆星在下課前公布。再後來,鈴響即安靜的學生越來越多,我的要求又變了:看看誰守紀律能堅持到下課,看看誰唱歌唱得最認真最好。幾周下來,一次,我又在課堂上公布學生得的星星數,一個怯怯的聲音從教室後麵傳來:“老師,我有幾顆啦?”循聲望去,原來是班上最調皮的學生程某,對呀,我怎麼把他忘了?“哦,你呀,老師正在考驗你呢,課前準備時你坐得又快又好,可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堅持到下課。”“我能,老師。”這節課,他一直努力表現著,雖然時不時犯點小錯誤,但對他來說已經很不容易了。當然,下課時我沒忘獎勵他一顆星。慢慢地,我注意到,在我的課堂上,他變得有禮貌、守紀律了。

喚醒孩子的自信,就是喚醒孩子生命中最美好的那部分人性;激勵孩子的自信,就是激勵孩子煥發生命的活力和潛能。

新課標指出:音樂教學評價要體現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要以課程內容為基本依據,全麵考查課程內容涉及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方麵的要求。評價要讓“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自評、互評及他評相結合”。打破狹隘的封閉的評價形式,拓寬了學習音樂的渠道,既激活了課堂教學,又落實了“雙基”;既以學生的需要為本,也以學生發展為本,從而有效提升了音樂教學的效果。

(作者單位:南京市竹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