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領學生走進良性的網絡文化世界(1 / 2)

引領學生走進良性的網絡文化世界

教海探航

作者:施燕

互聯網的普及,一方麵,讓我們在更廣闊的空間內接觸到更豐富的知識,增長見識;另一方麵,一些低俗的網絡文化也在刺激著人們的視覺神經,挑戰人們的道德底線。尤其對廣大青少年,網絡的出現極大地拓展了他們的視野,同時也對他們產生了種種負麵影響。

引導學生全麵地認識互聯網,為他們構建起綠色上網、安全上網的屏障,引領他們進入良性的網絡文化世界,自覺地接受優秀網絡文化的熏陶,這已成為每一個信息技術教師義不容辭的使命。

一、引導學生文明上網,培養積極健康的網絡價值觀

蘇教版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明確提出了青少年上網文明公約:“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要讓學生真正理解這70字的公約,僅僅靠喊幾句口號,上幾堂思想教育課,靠傳統的灌輸教育是遠遠不夠的。

1.將文明上網的理念融入每一節課。

在每次上網之前,我都會要求學生擬定上網計劃,明確自己要做哪些事,一件一件地去做。在上網過程中,時刻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態,拒絕獵奇的行為,學會拒絕黃色、暴力內容的侵害,拒絕誘惑性的行為提示,不在論壇發表反動言論,盡量訪問知名網站。通過種種規範、相互監督,輔以技術限製,讓學生養成文明上網的習慣。

2.將熱點事件引入課堂,樹立正確的網絡價值觀。

由於當前中國互聯網監管製度不健全、網絡道德教育缺失,致使各種不良思想泛濫,某些網絡價值觀往往與生活實踐大相徑庭。因此我將每個月的第一節信息技術課命名為“網絡文明大課堂”,以一些熱點事件作為討論的主題,讓學生通過辯論、演講等方式甄別各種網絡觀點,從中區分哪些觀點符合人們的道德規範,哪些又是被社會鄙棄的不良思想。通過深入的剖析,為學生分辨善惡美醜,樹立起正確的網絡價值觀。

3.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防範網絡攻擊。

許多色情暴力信息往往都通過病毒木馬等形式傳播,一旦學生接觸到這些不良信息,往往會陷於其中不能自拔,因此網絡安全的教育格外重要。除了學會用殺毒軟件外,還應讓學生擁有簡單的防護能力。例如在教學《附件的發送》一課時,我向學生簡單地介紹電子郵件病毒傳播的方式:郵箱附件中植入病毒——誘發打開附件,激活病毒——感染本機——搜尋網絡,傳染其他電腦,形成擴散效應。當學生了解到病毒的傳播方式後,都知道了不能隨便打開陌生人的來信,同樣也明白了,不能隨便接收陌生人的邀請,不在QQ上接收陌生人的文件,不隨便安裝不明軟件,不隨便進入網頁類遊戲,等等。

二、拓展學習渠道,加強課程整合,提升網絡學習的能力

網絡技術的不斷推陳出新,需要教師結合生活實踐,充分深入挖掘教材,主動拓寬學生的知識麵。以網絡搜索為例,教材並沒有專門的章節講述搜索功能的使用,因此我們可以主動加入百度搜索的詳細介紹,同時為了豐富搜索的含義,我又從學生感興趣的、與日常生活有著緊密聯係的內容出發,加入了搜狗地圖看世界、網羅音樂、小小翻譯家、我是氣象員、美食顧問等搜索項目,讓學生能更好地利用搜索引擎的強大功能為自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