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語閱讀策略與課堂教學的整合(1 / 1)

英語閱讀策略與課堂教學的整合

教海探航

作者:趙曄

一、積極開發補充閱讀材料的語境價值

1.閱讀材料要地道,課內課外要結合。

《牛津小學英語》(譯林版,下同)5A Halloween的A板塊內容是Ben一家為萬聖節派對做準備而展開的對話,對於我們的學生而言,Halloween是陌生的,要讓學生僅僅根據課本中所提供的場景和內容來感受和體驗Halloween的氛圍是遠遠不夠的。為此,我為學生挑選了一份生動的課外材料——關於Halloween的繪本。這篇閱讀材料選自國外的幼兒園繪本,語言地道,很合學生的胃口。繪本的畫麵有趣,內容生動,描繪的角度新穎,讓學生們對Halloween有了更細致深刻的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出來了,配合相應的教學,讓學生在讀讀演演中體驗樂趣,切實感受課外閱讀的魅力。

2.優化語言材料,拓展文化滲透。

成功的語言學習,不僅僅是能靈活使用它,還要去了解語言所要傳達的不同的文化內涵。因此,英語課外閱讀就成了學生跨文化學習的重要途徑。我常常會引導和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閱讀一些有趣易懂的英語報刊和小短文,或者幫學生選擇一些難度適當且具有豐富文化內容的材料。如:當學生學習有關時間問答的句型時,我給學生觀看了《色拉英語》第21集中關於如何詢問時間的視頻,並把它編輯成一段文本材料供學生閱讀,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了解到詢問時間的不同方法,除了常用的“What’s the time?”外,還有更口語化更適合情境的表達“Do you have the time?”“Can you do me a favor tell me the time?”等。這些都有利於學生在閱讀中逐步養成體現英語文化的思維方式。

二、高效轉化課內外閱讀的整合價值

1.補充內化,拓展延伸。

當教材所提供的內容比較簡單、素材不夠豐富或是學生遇到教材中的疑難問題時,就需要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為學生準備一些課外閱讀輔助材料並能靈活地進行閱讀指導。如:在5B Unit1的B板塊詞彙教學中,發現學生對四會單詞Tuesday與Thursday的音、形方麵有混淆,我便從網上搜尋到一些關於“星期的起源和由來”的文章,文中對星期的每個單詞都有解說,一個個美麗的神話故事讓這些容易混淆的詞彙立刻變得有趣、清晰起來;又如,在F板塊的拓展閱讀教學中,要求學生能正確朗讀出電話號碼,教材中提供的號碼比較普通且適用於國內,當有學生提出如何撥打國際電話以及英語國家的電話號碼是否與我們相似等問題時,教師便可抓住機會給學生補充相關的文化材料。例如:撥打國際長途應當依次撥接入碼(the access code)、國家代碼(the country code)、地區代碼(the area code)和當地電話號碼(the local telephone number)。學生通過這樣的閱讀,既有利於解決教材中的疑難,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又擴大了知識麵,課內外閱讀的結合使教學更好地向縱深漫溯。

2.比較遷移,以外促內。

小學階段英語學習的最終目標是提升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我們常說要“以讀促寫”,特別是到了高年級,學生的寫作能力直接反映其英語學習的水平。那怎樣快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必須教會學生:(1)比較閱讀。選擇與課內教材同類的閱讀材料,把兩者放在一起讓學生比較閱讀,不但能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提高閱讀的效率,而且使學生認識到同一主題的表達可從不同的角度切入,這也是學習寫作方法、提高語言表達技能的有效途徑。(2)方法遷移。教師可選擇與課內文本在文體、寫作方法上比較相似的課外閱讀材料進行閱讀,讓學生在課外獨立閱讀時使用課內閱讀的方法來閱讀拓展性材料。當學生將這種學習方法轉化為學習能力時,其課外閱讀能力必定無形中得到增強,同時,又能從廣泛的課外閱讀中增長見聞,真正以課外促課內。閱讀是積累,寫作是創造。學生通過閱讀,獲得了大量的資源,使他們的英語素養不斷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星韻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