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九朝古都,繁華洛陽(1 / 2)

第十六章九朝古都,繁華洛陽

劉辯回京城有段日子了,整個皇城還算安定,但任誰都知道,山雨欲來風滿樓。

劉辯離開幽州之前,任命程昱賈詡分別為左右丞相,荀彧暫代幽州刺史,三人執掌幽州所有軍政大權。其他文武各司其職。幽州出現前所未有的安定和富足,可謂盛極一時。右北平公孫瓚主持修建造船廠,並在右北平靠海岸建設碼頭。火銃第一次試製成功,火藥和火彈威力增加,具有了一定殺傷力。開始進入第二批火銃研發與製作。中央太學開始招收第一批學員,醫館的開辦在張仲景等努力推動下,形成規模。其他所有機構開始有序運行。

不過,有件事情讓他放心不下,他秘密派遣一些探子前往冀州钜鹿(巨鹿),為什麼呢?想必有人一定猜到了,正是衝著钜鹿人張角。張角是钜鹿人沒錯,他是東漢末年農民起義軍“黃巾軍”的領袖,太平道的創始人。他因得到道士於吉等人所傳《太平清領書》(即《太平經》),遂以宗教救世為己任,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觀念和社會政治思想,組織群眾,約於靈帝建寧初傳道。

中平元年(184),張角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自稱“天公將軍”,率領群眾發動起義,史稱“黃巾起義”。不久張角病死,起義軍也很快被漢朝所鎮壓。可惜全無消息,張角此人得道,水潛得太深,你發振動試試吧。

黃巾賊首神龍不見尾,但幽州境內的黃巾將領,因為編戶齊民製度,每家每戶登記在冊的緣故,他們是逃脫不了製裁的。名冊上有兩人的名字引起劉辯的關注。其一人為程遠誌,另一人則是鄧茂,隻是這兩人很可悲,雖是演義裏虛構的,但他們命途多舛,三國演義第1回登場,就被張飛和關羽給斬了。不過,劉辯並未斬殺二人,而是把他們軟禁起來了,扔在了幽州大牢。

劉辯此次進京,隻帶了太常左慈,太子詹事荀攸,黃門侍郎劉和,法正司馬徽等人。大將典韋,小將趙雲,許褚,馬超魏延等為護衛將軍,讓其統領五千親衛隊駐守太子宮。

當然不得不說,劉辯豔福不淺,那個叫蔡琰的天真善良,美麗大方,而又才華橫溢,言止典雅的女子,死皮賴臉跟著劉辯來到了京都洛陽,美其名曰,“我要看看大都市哦!”劉辯當時頭腦就短路了,“這丫的不就是洛陽出生的大家閨秀嗎?洛陽不就是巴掌大的羅盤,蔡琰仙子隻要在這羅盤上踮起腳尖,輕輕起舞,不是就令普天之下的少男都犯花癡,普天之下的女子都羨慕嫉妒恨嗎?”

洛陽春日最繁花,紅綠蔭中十萬家。誰道群花如錦繡,人將錦繡學群花。這是司馬光《洛陽看花》一詩中的詩句。關於洛陽牡丹牡丹曾有這樣一個傳說:牡丹花本來是長安花,有一年冬天,武則天寫下詔令:明朝遊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到次日淩晨,百花皆開,隻有牡丹不放。武則天大怒,把它們貶植洛陽。誰知牡丹一到洛陽,居然競相怒放。武則天下令用火來燒,結果火雖燒焦了枝幹,花卻更為奪目。洛陽牡丹是一大勝景,賞洛陽牡丹也是一大盛事。

漢末洛陽還沒有家家戶戶種牡丹的習慣,但洛陽人愛花,更嗬護牡丹花。如今初春,牡丹花未開,但洛陽大街小巷春意盎然,綠蔭如水,使人愜意。

洛陽是一座古老而又美麗的城市,位於黃河中遊南岸,河南省西部,伊、洛瀍、澗4條河流蜿蜒其間,氣候溫和,土質肥沃,物產豐富。北有遙遠起伏的邙山,南有天然險壑龍門,西有連綿嶙峋的秦嶺,東有虎牢關隘,素有“河山控戴,形勝甲天下”之譽,為曆代兵家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