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小兒疾病的預防護理(8)(1 / 2)

其臨床表現主要是:

嬰兒發病急,常突然發作。其中以神經係統症狀為主者稱腦型;突發心力衰竭者稱心型。年長兒發病緩慢,以水腫及多發性神經炎為主要表現。

(1)消化係統:發病初期食欲不.振、嘔吐、腹脹、腹痛,有時腹瀉或便秘。

(2)神經係統:初期煩躁不安,哭叫,繼之淡漠,反應遲鈍,嗜睡。有周圍神經炎者,表現肢體感覺障礙:知覺過敏、蟻爬樣感、麻木、呈手套狀分布。具上行性、對稱性特點。肌力減弱,腱反射減弱。甚至肌肉萎縮。如累及顱神經則出現下瞼下垂、視神經萎縮、吞咽困難;累及喉返神經發音嘶啞;嚴重者可出現顱內壓升高,神誌不清,昏迷甚至驚厥。腦脊液常規檢查正常。

(3)心血管係統:嬰兒常突發心力衰竭。表現突然呼吸困難伴青紫、心動過速、心髒擴大、肝脾腫大等。心電圖T波低平、倒置、QT間期延長。

(4)水腫:年長兒於早期出現下肢踝部水腫,逐漸向上蔓延,嚴重者出現胸腔、腹腔及心包腔積液。尿量減少。

診斷根據飲食缺乏維生素B1病中和典型臨床表現可診。實驗檢查可助診斷:

[1]4小時尿負荷試驗。

[2]紅細胞轉酮活性:主要用於診斷亞臨床維生素B1缺乏。

治療一般患兒,應用維生素B1口服治療即可見效。重症或消化功能紊亂者可肌注維生素B1。對維生素B1缺乏患兒治療時,乳母應每日口服維生素B1 60毫克,並補充其它B族維生素。病情一般於治療後數日可好轉。厭食、水腫、心力衰竭改善較快;但心髒擴大、心電圖改變恢複較慢;周圍神經炎症狀需數周至數月消失。

預防注意平衡飲食。粗細搭配。改善烹調方法,不應將米湯、菜湯丟棄。烹調不宜加堿。嬰兒按時添加輔食,保證孕母、乳母營養均衡。偏食習慣應及早糾正。

7.維生素B2缺乏症

維生素B2(核黃素)是複合B族維生素中的耐熱成分之一。與煙酸及其它耐熱成分共同存在於肝、腎、酵母、豆類、蛋類、花生、全麥及新鮮蔬菜中,與蛋白質結合存在。維生素B2是體內氧化還原代謝關鍵酶的主要成分,其缺乏可致體內代謝紊亂,以皮膚、粘膜病變為主。

其病因為:

(1)攝入不足;膳食中長期缺乏動物性及優質蛋白和新鮮蔬菜,可出現此缺乏症。

(2)吸收障礙及消耗增多:慢性胃腸疾病、長期腹瀉、侵性消耗性疾患、創傷、燒傷及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行光療者,均可致維生素B2缺乏。

其臨床表現為:

(1)口角炎:為典型表現。口角皮膚發白,糜爛,呈放射狀由口角外側延伸。潰瘍表現有黃色滲出及結痂,張口時可出血、疼痛。

(2)唇炎:口唇紅腫,唇緣裂紋增多。粘膜與皮膚連接處可見血痂。

(3)舌炎:早期舌乳頭肥大,舌麵光滑呈鮮紅色,後期乳頭萎縮,舌麵出現裂隙,自覺疼痛。

(4)脂溢性皮炎:多見於鼻唇溝、眉間、耳後、眼外眥處。病變處度脂溢出,結成幹痂,常有黃色脫屑。

(5)眼部病變;表現為環角膜炎。畏光、流淚、燒灼感,重者可出現角膜混濁、潰瘍、眼角炎、瞼緣炎亦常見。

診斷根據典型臨床表現,結合病史診斷不難。實驗室檢查可助早期診斷:

[1]尿核黃素排出量測定。

[2]穀胱甘肽還原酶活性係數。

治療口服核黃素每日3次,每次5毫克。治療數日後不見效,可改為肌肉注射每次2毫克,每日1~2次。同時服用複合維生素B效果更好。

預防注意平衡飲食,矯正偏食習慣。積極治療原發病。

8.維生素B6缺乏症

維生素B6(吡哆醇)是體內三大營養素代謝及神經係統物質代謝不可缺少的輔酶。缺乏可致抽搐及末梢神經炎為主的全身性疾病。

其病因為:

(1)攝入不足及吸收障礙:維生素B6廣泛存在於動、植物中,以肉、肝、腎、全麥、花生,大豆中含量高,人乳、牛乳及各類含量亦較多。小兒偏食、飲食過於單調可出現缺乏症。食物加熱時間過長、加堿可破壞維生素B6。

(2)藥物作用:異煙肼、環絲氨酸及青黴胺均為吡哆醇對抗劑,長期應用該類藥物治療原發病,如不額外補充適量維生素B6,可出現缺乏症。

臨床表現為嬰兒期主要表現為全身抽搐,伴末梢神經炎。患兒反應遲鈍,伴胃腸道症狀;眼、鼻、口周發生皮脂溢出,可有唇炎、舌炎;常並發貧血。

診斷嬰兒不明原因的驚厥、貧血、慢性腹瀉,如已排除低鈣血症、低血糖、低鈉血症及顱內感染,應考慮維生素B6缺乏症,注射維生素B6100毫克後,抽搐停止,有助於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