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嬰兒濕疹
嬰兒濕疹俗稱“奶癬”,是一種過敏反應,多發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多數含蛋白質的食常可引起嬰幼兒過敏而發生濕疹,如牛奶、雞蛋、魚、肉、蝦米、螃蟹等。另外,灰塵、羽毛、蠶絲以及動物的皮屑、植物的花粉等,也能使某些嬰幼兒發生濕疹。嬰幼兒穿得太厚、吃得過飽、大便幹燥、室內溫度太高等也都可使濕疹複發加重。
(1)疾病特點
該病皮損可發多種,形態各異,總有糜爛滲出潮濕之症,故名濕疹。皮損生於任何部位乃至全身,急性時可見紅斑、丘疹、丘泡疹、小水皰破潰,形成糜爛,滲液粘稠,幹燥形成點狀、透明、略黃結痂。自覺瘙癢難以忍受、呈間歇性或陣發性,夜間尤其。急性時以小丘疹為主,結痂,鱗屑較多,仍有劇癢。慢性時皮膚粗糙、幹燥脫屑、皮紋增寬加深、色素沉著、苔蘚樣變明顯,瘙癢無度,常有陣發性劇癢。
(2)家庭治療與護理
[1]皮膚的護理
注意保持患兒皮膚,避免各種刺激皮膚的因素,防止抓癢而造成感染。不要用肥皂水洗患處,因為肥皂堿性大,容易刺激皮膚使濕疹加重。避免毛織品,膠布或新衣服直接與病兒的皮膚接觸,因為這些物品上麵的漿糊和染料,同樣可以刺激皮膚使濕疹加重。要勤給病兒換衣服,所穿衣服不宜太緊太厚。不要讓太陽直曬有濕疹的部位。長濕疹的部位,可用棉花蘸煉熟、放涼後的花生油或香油塗搽。病兒不宜洗澡過多,洗澡時,用溫開水洗沒有濕疹的地方。
[2]治療中的護理
在濕疹急性期,患部發紅流水,可用生理鹽水或1:10000的高錳酸鉀水的硼酸水浸濕紗布,擰淨後在患部濕敷,每隔0.5~1小時更換一次。這樣治療l天左右,紅腫即可消失,流水也會減少。此時再用氧化鋅膏塗在紗布上,貼在長濕疹的部位,每天換2次藥,一般治療2~3天,紅腫即可消退。濕疹完全消退後,可適當擦些滋潤皮膚的油。另外,還可以給病兒吃些鈣片,以降低皮膚的過敏性。
[3]注意衛生
病兒的房間要保持空氣流通,經常打掃房間,保持清潔衛生,減少灰塵的刺激,以減少濕疹的發生。同時還應避免室外塵土飛進來。
不要濫用藥物:嬰兒患濕疹後,家長不要隨便亂用單方、偏方或濫用抗生素等。如果用得不合適,不但沒有效果,反而會使濕疹加重,濫用抗生素還會引起不良反應。
18.急性扁桃體炎
急性扁桃體炎好發於兒童,多因受涼、潮濕、勞累、營養不良等因素而致小兒抵抗力下降,使隱藏於咽部及扁桃體隱窩內的細菌活力增強並大量繁殖,繼而由粘膜表麵侵入腺體而發病。兒童患本病易反複發作,若不及時治療,可並發鼻竇炎、中耳炎,偶而可並發風濕熱、急性腎炎等疾病。
(1)疾病特點
急性起病,發冷、發燒,體溫高達39~40℃,頭痛、全身酸痛,吞咽時加劇。有時吞咽飲食困難,小兒往往哭鬧不安,甚至因吞咽困難而拒食。嬰幼兒可因高燒而發生驚厥、抽搐,讓患兒張開口看見咽部充血發紅,兩側扁桃體腫大,表麵有膿性分泌物。下頜淋巴結腫大,有壓痛。
(2)家庭治療與護理
急性期應臥床休息,以減少並發症。要多飲水,以補充因高燒而丟失的水分,並能促進體內毒素排泄。給予清淡、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牛奶、豆漿、稀飯、麵條、雞蛋羹等,不要吃有刺激性的食物。
注意口腔衛生,可用淡鹽水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漱口,年長兒每天早、晚要刷牙,飯後漱口,可取鮮自蘿卜1個,青果10個,冰糖少許,以上三味煎水代茶飲,日服2次,有消熱、消腫的作用。亦可取鮮石榴1個,將其帶肉的籽糙碎,以開水浸泡過濾,待濾液涼後含漱,一日數次。
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消炎藥,如複方新諾明片,每公斤體重首次口服50毫克,以後每天每公斤體重25毫克,分2~3次口服。也可用紅黴素、麥迪黴素等藥物。注意觀察體溫、腹股溝部可用冷濕毛巾或冰袋冷敷。必要時應用解熱藥,如安乃近滴鼻劑、安痛定片,柴胡注射液等。
經家庭治療護理後,若體溫持續不降或吞咽困難,應去醫院治療。
19.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是由化膿性致病菌侵人中耳而引起的急性感染。本病多見於兒童,主要因兒童耳咽管短而粗,當上呼吸道感染時,病菌可沿耳咽管擴散至中耳。此外,感冒時用力擤鼻涕時,可迫使鼻腔分泌物通過耳咽管吹人中耳而發病。
(1)疾病特點
急性起病,發燒,體溫可達39℃以上。較大兒童可訴說耳內呈一跳一跳的劇痛,聽力減退,耳鳴。嬰幼兒不會訴說,常表現為一陣一陣的哭鬧,用手抓耳朵、搖頭,甚至夜不能寐。可伴有嘔吐、腹瀉。一般經過1~2天後,耳朵流出膿液,耳痛隨之減輕,體溫下降。
(2)家庭治療與護理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一般需送醫院治療。在未去醫院前可采取以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