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家庭治療與護理
[1]休息
病兒應臥床休息。室內保持安靜、空氣新鮮濕潤。避免冷風直吹病兒,強光直射病兒眼睛。此外,要多飲開水,也可用蘆根30克煎水喝,以清熱解毒。
[2]飲食
多吃易消化而又富有營養的食物,不需忌口,高燒出疹期間,可給小兒吃母乳、米湯、豆漿、藕粉、米粥、麵片湯等。不要吃油膩大的食物,小兒開始退燒退疹時,要增加飯量,吃米飯、雞蛋羹、蛋糕、瘦肉、豬肝、魚、水果以及胡蘿卜、西紅柿等青菜。
[3]發燒的護理
發燒是小兒本身的一種機體反應,有利於透疹,所以家長不要一見到小兒發燒就給小兒吃退燒藥,這樣易導致疹出不暢,甚至可繼發肺炎、心力衰竭等並發症。如果體溫達39℃以上,家長可在醫生指導下用小量退燒藥或溫水擦浴。一般體溫降到38.5℃即可,不宜把體溫降得太快、過低、出汗也不宜太多,以保證病兒出疹順利,安全康複。
[4]眼、鼻、口腔的護理
要常用溫水擦洗病兒的眼睛和鼻子,保持口腔清潔,年長兒可以漱口,對小嬰兒可用紗布、棉花蘸溫開水清洗口腔。
[5]隔離與消毒
發現小兒患麻疹後要立即進行隔離。有條件時,病兒要單獨居住,條件差者也要將患兒與未出疹的小兒分開居住。麻疹的隔離時間為出疹後5天。有並發症的病兒要延長隔離時間。
由於麻疹病毒的抵抗力弱,一旦離開人體很快就會失去致病力,因此,對病兒的居屋隻要定時開窗通風換氣就可以達到消毒的目的。病兒的衣服、被褥、玩具等拿到室外曬1~2小時就可以了。
[6]注意發現並發症
單純的麻疹通過良好的護理大部分能很快恢複健康,但年齡過小的嬰兒及有佝僂病、營養不良或慢性咳嗽的小兒患麻疹後,由於身體抵抗力進一步降低,就易發生並發症。常見有肺炎、咽喉炎、結膜炎及中耳炎等。因此,應注意早期發現並發症:
發熱時,疹子遲遲不出或出不齊,疹色發暗,或疹退後體溫仍不退,病兒出現氣短、氣喘、咳嗽加重,可能是並發了肺炎;如果病兒發憋,哭不出聲來,可能是並發了咽喉炎;眼睛發紅,多為並發了結膜炎;耳朵流膿,年齡大的病兒說耳朵痛,小兒哭鬧、搖頭,可能是並發了中耳炎。
如果發現以上這些現象,就應盡快就醫。
10.百日咳
百日咳是一種咳嗽得厲害的小兒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冬、春季發病率高。這種傳染力很強的病,從幾個月的吃奶嬰兒到7~8歲的小兒都可有患病。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這種杆菌在百日咳病兒的唾液中含量很高,病兒咳嗽或打噴嚏即可能將病菌傳染給健康的小兒。
(1)疾病特點
初起往往與傷風感冒差不多,有低燒、流鼻涕、鼻塞等,表現為日輕夜重。經過2~3天發燒感冒症狀減輕,但咳嗽日以加劇,以晚上為甚,以後逐漸發展為陣咳,咳起來連著幾十聲,咳嗽最後有吸長氣的聲音,像公雞叫一樣,人們稱之為“加勾”。這種劇烈的咳嗽使病兒血管膨脹、臉憋得發紅、發紫、流眼淚、鼻涕,有時還會嘔吐,甚至咳出血來,嚴重時鼻子和眼睛也會出血。這種病好起來很慢,嚴重的常需2~3個月的時間,當痙攣性咳嗽開始緩解,陣發次數逐漸減少時,則標誌著病情的好轉。
(2)家庭治療與護理
[1]休息
室內空氣要新鮮,避免煙塵刺激,室外活動要穿暖,小嬰兒可包好被子,抱到室外曬太陽,這樣可使病兒多呼吸新鮮空氣,減輕咳嗽症狀,促使病情好轉。
[2]飲食
給病兒吃富有營養的飯菜,如各種蔬菜、水果、麵片湯、雞蛋湯、掛麵、米粥、米飯等。飲食的溫度要適宜,過涼過熱均會引起病兒咳嗽和嘔吐。
[3]咳嗽的處理
去除誘因,減少咳嗽次數,咳嗽發作時,家長要鎮靜,想法轉移注意力,少讓孩子生氣、哭鬧,周圍的人咳嗽時,要避開,不要讓病兒聽到,以免誘發咳嗽,夜間咳嗽比白天多,常影響孩子休息,可在睡前服點安眠藥。
[4]嘔吐的護理
嘔吐時要把病兒頭側向一邊,以免嘔吐物嗆人氣管。嘔吐後要及時漱口。嘔吐厲害時,要少量多次的進餐。吃的好,吃的合適,就不易嘔吐了。
[5]口腔的護理
注意口腔衛生,每次痙攣性咳嗽後或嘔吐後,要讓病兒用溫水漱口。對年齡小的病兒家長需用棉花蘸淡鹽水為其清洗口腔2~3次,以免發生潰瘍性口腔炎。
[6]隔離與消毒
發現小兒患了百日咳,應馬上隔離。需隔離一個半月的方能入托兒所、幼兒園或學校。同時,也不要讓病兒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以免傳染給別人。病兒的鼻涕,唾液要吐在廢紙裏燒掉,用過的玩具、文具等可用2%~3%來蘇兒水浸泡1~2小時。病室每日通風一次。
[7]注意發現並發症
如出現發熱、氣喘,可能是合並了肺炎。如果頭痛厲害,煩燥不安,抽風、昏迷等,可能是合並顱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