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小兒自己將膿皰抓破,要勤給病兒剪指甲、洗手。
6.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一種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大多數發生在冬、春季,主要是5~20歲的人得病。由於流感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播性,而且病毒本身不斷增加,使人體無法產生有效的抵抗力,因此,每當流感一來,常導致許多人染病,甚至造成大流行。
流感病兒,尤其是病情較輕的病人是最主要的傳染源,在發病的前3天,病毒可以通過他的鼻涕、痰液、甚至打噴嚏而傳染給別人。
(1)疾病特點
年齡較大的孩子的症狀與成年人差不多,發病急,出現高燒、怕冷、頭痛、背痛、四肢疼痛、身體疲乏等情況,以後有咽痛、幹咳、流鼻涕、流淚、眼睛充血、眼眶痛等,但嬰幼兒除了有上麵所說的情況外,體溫常常高燒不退,持續在38~41℃左右波動,有鼻出血、肚子疼、拉稀、嘔吐等症狀,有些幼嬰兒還可能發生呼吸道梗阻現象。
(2)家庭治療與護理
由於沒有確切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護理和預防並發症是極其重要的。
[1]隔離與消毒
病兒和負責照顧病兒的人應單獨居住一室,病兒所用的生活用品、玩具等也要與健康人分開,應隔離至熱退後48小時。流感病毒對紫外線敏感,病兒居室要加強通風,常開門窗,充分接受陽光照射,以達到消毒的目的。病兒吐的痰或流出的鼻涕等可用2%~3%來蘇水或漂白粉液消毒,或吐在廢紙裏燒掉。
[2]休息
發熱期間要注意讓病兒臥床休息。病兒的居室要保證空氣新鮮濕潤,以防空氣幹燥、塵土飛揚刺激病兒的鼻子和咽喉引起咳嗽。室內陽光應充足,每天中午可打開門窗,充分接受陽光的照射,但要給病兒蓋好被子,防止冷風直吹病兒身體而受涼。
[3]飲食
要給病人吃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如稀小米粘粥、掛麵湯、藕粉、雞蛋湯等,不要給油膩大的食品,並注意多給病兒吃青菜、水果。發熱期間讓病兒多喝水,這樣即可補充機體發熱損失的水分,又可促進毒素的排出。為了促進病兒的飲水量,最好給病兒喝些白糖水和果汁。對於年齡大的病兒可以勸他們喝些有治療作用的藥水,如野菊花10~15克,水煎後當茶飲;鮮蘆根30~60克(用幹蘆根可減半量),水煎後當茶飲;還可用白菜根、蘿卜根、大蔥根、生薑等,水煎後當茶飲。
[4]口腔的護理
注意保持病兒口腔衛生,每日用淡溫鹽水漱口,對年齡較小的病兒可用幹淨棉花蘸溫鹽水給病兒清洗口腔,每日2~3次,這樣可以減少繼發細菌感染的機會。
[5]發熱的護理
降溫可用冷敷法,可將冰塊弄碎,放在冰袋或不漏水的塑料袋中,或者用毛巾浸涼水,稍加擠擰後,疊成長方形,放在病兒的頭部、腋窩、大腿根或窩下。也可用溫水擦浴,用30℃左右溫水毛巾,擦遍病兒的周身,每1~2分鍾將毛巾重浸一次水,毛巾在腋窩,大腿根等處停的時間長一些,以促進熱量的散發。酒精擦浴以提高降溫效果,可用白酒1份加水2份,配好後用沙布或手絹蘸濕從頭部開始擦遍全身。
在對病兒使用上述方法降溫時,開始或作完後要注意測量體溫、觀察降溫效果。在降溫過程中要注意病兒的一般狀態,如果用冰袋冷敷,病兒太涼不能忍受,可暫停幾分鍾再進行。用上述方法仍不能達到降溫時,可在醫生指導下給小兒服用退熱止痛藥,如阿斯匹林、撲熱息痛等。
(3)注意發現並發症
感冒與流感在發病過程中,都可因繼發細菌感染而合並其它疾病,其中流感的合並症較感冒要多。
繼發細菌性肺炎,多在患病後2~4天時發生,病兒可出現高熱、咳嗽、呼吸困難、口唇發青等。
合並鼻竇炎時,病兒感到頭痛、鼻子不通氣、流膿性鼻涕。
合並中耳炎時,早期有耳痛、鼓膜穿孔,從耳朵裏往外流膿。
發現這些並發症後,要及時請醫生診治。
7.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就是平常所說的“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在冬、春季發生,呈散發流行,任何年齡的人都可患這種病,但以5~15歲的小兒發病率為高。如果小兒患了腮腺炎,體內產生了抵抗力,可獲得終生免疫。
患痄腮的人和帶病毒者是這個病的主要傳染源。在病人咳嗽、打噴嚏時把病毒傳給健康人。病毒侵入健康人的口腔粘膜及鼻粘膜後會大量的繁殖,然後進入血液,使小兒開始發病;病毒也可經腮腺管口直達腮腺而發病。
(1)疾病特點
腮腺炎的潛伏期一般為12~24天,初染病時病人感覺周身沒勁、嘴發幹、口渴,病兒可有哭鬧不安、發高燒,體溫可達40℃左右。1~2天後,病兒耳垂周期腮腺部出現紅腫、疼痛;開始隻有一邊腮腺腫痛,然後另一側也有。張嘴吃酸性食物由於唾液分泌增多,可使疼痛加劇。在上頜第二臼齒旁的頰粘膜上,可看到紅腫的腮腺管口。整個病程需1~2個星期。
(2)識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