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小兒疾病的預防護理(4)(1 / 3)

抽風發作時,孩子突然神誌不清,頭向後仰,麵色由紅變白或發青,雙眼球上翻、發直或斜視、呼吸憋住,兩拳緊握,麵部肌肉和四肢不停地抽動和強直,頭出冷汗,脈搏快而弱。每次發作多為幾秒鍾或幾分鍾,有時反複發作,甚至持續幾十分鍾,可危及患者生命。

[1]高燒引起抽風

主要發生在6個月至3歲的小兒。當孩子得到感冒或扁桃體炎時,若體溫急聚升至39~40℃以上,就可誘發抽風,此種抽風一般隻發作一次,持續幾秒鍾至幾分鍾,偶爾長達十幾分鍾。抽風停止後神誌即可恢複正常。醫學上把這種單純由體溫升高引起的抽風叫做“高熱驚厥”。有的小兒一發高燒就抽風,要等到4~5歲才會停止。

[2]嚴重感染引起抽風

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中毒性菌痢、支氣管肺炎、敗血症等。此類疾病引起的抽風反複發作,每次發作持續時間較長,同樣伴有發熱。

[3]非感染性腦部疾病引起抽風

如新生兒顱內出血、大腦發育不全、癲癇、腦積水、顱腦損傷等。盡管此類抽風也反複發作,但抽風前後不伴體溫升高,故可與嚴重感染引起的抽風相區別。

[4]低鈣引起抽風

往往發作較頻繁,但每次發作後孩子照常玩耍、吃喝、也不發熱。患兒平時多汗、易驚、夜間睡覺不安,此點有助於鑒別。

(2)家庭治療與護理

小兒抽風時,家長要保持鎮靜,盡量減少對患兒的刺激,切勿大聲喊叫或搖晃患兒。此時應妥善護理患兒,並就盡快采取措施製止抽風。否則,抽風持續時間愈長,腦缺氧就愈嚴重。

首先要使患兒平臥於床上,頭偏向一側,這種姿勢可防止痰液或嘔吐物吸入氣管引起窒息。解開衣扣和褲帶,以利於呼吸時胸、腹部起伏。若口腔或鼻腔有分泌物,要及時擦去,保持呼吸道通暢。需要在患兒上下牙齒之間放置用布料包裹的筷子或牙刷柄,以防咬傷舌頭。若小兒牙關緊閉,則不可強行撬開,以免損傷牙齒。患兒發高燒時,可用10%~20%安乃近滴鼻劑滴鼻,5歲以下患兒一次滴鼻孔1~2滴,滴藥1小時後若退燒不明顯,可再滴一次,有助於降溫;還可將冷濕毛巾放在患幾前額部,此毛巾變溫後就要及時更換。抽風過程中不要給孩子喂水,以免引起嗆咳。也不要給孩子亂喂藥,因為治療不當反而對病情更不利。冬季要注意給患兒保暖,夏季要避免陽光直射在孩子身上,室內要通風、安靜。

有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可以緩解抽風發作,即用指甲掐壓或針刺人中穴,此穴位在鼻唇溝上1/3處。

經過相應處理後,須盡快把患兒送往醫院診治。

常見的疾病

1.臍炎

臍炎多發生於新生兒,新生兒的臍殘端一般需7天左右的時間方才幹枯脫落。在此期間,如果護理不當,極易受到細菌感染;如果臍帶脫落過晚,也容易成為細菌繁殖的場所,引起臍帶發炎。

(1)疾病特點

輕症臍帶發炎時,可見到新生兒臍帶根部或臍帶脫落處發紅,有少量粘液和膿性分泌物,但無其他症狀,重症臍炎時,可出現臍部膿腫,並可發展成敗血症,危及小兒的生命。

家長要注意每天觀察包紮臍帶的紗布外邊有無滲血。滲血較多時應在消毒無菌的條件下重新包紮止血。如無滲血現象,則不要打開,以免造成感染。

(2)家庭治療與護理

保持臍帶殘端的清潔、幹燥。如果臍窩處有紅腫、分泌物增多現象,可用消毒棉簽蘸75%酒精清除分泌物,然後塗以1%紫藥水並要注意包紮臍帶的紗布,不可鬆散和移位。如果其被大小便汙染,要及時更換。

如果發現臍帶根部有白色膿性分泌物,有臭味,就可能發生臍炎,應立即送醫院診治。

2.紅眼病

紅眼病,即火眼,醫學上稱為急性結膜炎。許多種細菌和病毒都能引起。此病傳染性較強,常在家庭和集體單位中流行。

紅眼睛患者是傳染源,在病人的眼裏和眼淚中都有病原體存在,通過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傳染給別人。如果小兒與紅眼睛患者用同一個洗臉盆和毛巾、或用病人的手絹擦眼淚,摸了病人用過的東西,不洗手又去摸眼睛,就會傳染上紅眼病。

(1)疾病特點

患紅眼病後,病兒結膜充血、眼睛發紅、眼皮腫脹、流淚怕光、不敢睜眼,睡醒後眼屎增多,有時上下眼皮粘在一起,病人還常伴有耳前淋巴結腫大,常感眼睛磨痛,年齡小的病和常哭鬧不安,一般經過1~2周的治療,炎症即可消失。如果病變波及角膜,將會使病程延長。

(2)家庭治療與護理

患病後要及早治療,白天可給病兒滴眼藥水,每隔1~2小時滴1次。常用的眼藥水有0.25%氯黴素眼藥水、0.5%卡那黴素眼藥水等。晚上睡覺前可用紅黴素眼膏、金黴素眼膏塗眼。病兒的眼睛被眼屎粘住睜不開時,可用濕水浸濕棉花,在眼睛上敷一會,然後輕輕的從眼內角向外擦洗。注意不能來回擦,一塊棉花隻能擦一隻眼睛。在發病初期不能用熱敷,熱敷和包紮都能使結膜囊內的溫度增高,便於細菌的發育繁殖。在眼睛充血明顯、有燒灼感時,可用冷敷,以便使血管收縮、減輕充血和疼痛。此外,家長不要給病兒濫用抗生素,可根據病兒的年齡適當服些中成藥。年齡大一點的小兒,可選用黃連上清丸或明目蒺藜丸;嬰幼兒可選用導赤丹,服法按說明用。如果用藥後效果不好,應送醫院進一步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