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嬰幼兒患有氣管、支氣管或肺部疾病時,不僅會出現呼吸困難,而且也有可能以皮膚青紫的麵目出現。例如,有些得了百日咳的小嬰兒,由於年齡小,胸廓發育不成熟,胸壁,咳嗽無力,反應不靈敏,整個呼吸道比較狹窄,分泌物容易阻塞,因而不像大孩子那樣出現陣發性連串的咳嗽,而是表現為臉色青紫,並且在臉色由紅變青紫時,呼吸變慢變淺,繼而幾乎停止了,隨後,小兒大吸一口氣,又開始呼吸,隨著呼吸節奏、深度的逐漸趨於正常,小兒的臉色也就從青轉紅。
另外,如果小兒下肢發烏而上肢不青紫,則可能是患了一種叫主動脈縮窄並伴動脈導管未閉的先天性心髒病;如果有青紫,上肢重而下肢輕,則是大血管錯位伴動脈導管未閉的特征。
(2)家庭治療與護理
首先,家長應學會如何觀察青紫,不要將不是青紫而誤認為青紫。檢查青紫應在自然光下進行。日光燈、白熾燈下檢查容易造成誤差。一般來說,在皮膚薄、色澤淺(即色素沉著少)和毛細血管豐富的地方,如牙床、耳廊、鼻尖、口唇、舌、頰粘膜處,青紫易於顯現,也易於觀察到。如果小兒的膚色較深,則隻有在舌和頰粘膜處能見到青紫。
對於因寒冷而引起的局部青紫,搞好嬰兒的保暖,往往能解決問題。
如果是因為呼吸道疾病,心髒病或者血液係統疾病引起的皮膚青紫,應請醫生診斷,並針對病因進行治療方為上策。隻有當去除原發疾病,或者使原發病減輕,才有可能減輕或使皮膚青紫消失。
11.黃疸
黃疸是一種常見的症狀,新生兒比其他年齡組的小兒都有可能因患血液係統或消化係統的疾病而出現黃疸。黃疸與一種叫膽紅素的物質有關,如血液中膽紅素的濃度增高,那麼它就會沉著在皮膚、粘膜、鞏膜等部位,而呈現為黃染。
(1)疾病特點
[1]生理性黃疸的新生兒往往出現黃疸。原因是胎兒在母體的子宮內需要較多的紅細胞,以能攜帶足夠的氧來維持生命。在出生後,新生兒有了自己的呼吸運動,肺開始承擔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換,因此,就不再需要過多的紅細胞了。當多數紅細胞破壞時,分解出來的膽紅素超過了新生兒肝結合的能力,致使未結合的膽紅素停留在血液裏,滲出血管到皮膚粘膜,外表上就顯示出黃疸來了。一般是在生後第2~3天後黃疸比較明顯,大約延續一個星期左右。開始是頭部黃,然後是軀幹黃,最後是四肢黃。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和體內的膽紅素日見減少,黃疸亦就日見減輕,並且是四肢上黃疸最先消失,然後是軀幹,最後是麵部,不經過治療,黃疸會自動消退。這就是所謂的“生理性黃疸”。
相反,病理性黃疸由於黃染的原因不同,因此,有許多方麵與生理性黃疸有明顯區別。病理性黃疸一般在新生兒出生後的24小時內就可出現,並且持續時間長,不易消退。足月兒可持續在1周以後,若是未成熟兒則更長,可達2周以上。通過驗血,發現血中的膽紅素每天大幅度增加。
[2]真性黃疸和假性黃疸
不隻是因為血液中的膽紅素增高才可以引起皮臉黃染,有時其他的原因也可引起皮膚黃染,但血液中的膽紅素沒有升高。有些小兒因吃西紅柿、南瓜、菠菜、柑桔、胡蘿卜等含有較多胡蘿卡素的食物,也可以引起皮膚黃染,這種黃染往往在手掌、腳掌、額頭、鼻上顯得較為明顯。有的則可因為服用某些藥物,如阿的平而使皮膚黃染。上述黃染由於血液中的膽紅素不升高,故稱為假性黃疸;如果血液中的膽紅素升高,則稱為真性黃疸。
[3]從糞便判斷是何型黃疸
由於膽紅素經過肝髒的代謝後,要經過膽管排入腸道,其後一部分被腸壁重新吸收,另一部分則隨糞便排出體外。因此,當紅細胞因某種原因被破壞,或肝髒這一人體加工廠出現故障而影響膽紅素的代謝時,都會影響到排入腸道膽紅素的多與少,從而在糞便的色澤上表現出來。一般深黃色的大便往往揭示血管中的紅細胞被過多地破壞,膽紅素過多;大便由黃白色漸呈黃色,往往說明肝髒功能不正常,不能正常處理日常量的膽紅素;灰白色大便則說明膽紅素未隨膽汁從膽道中流出,可能是膽道被堵塞了。
(2)家庭治療與護理
[1]如何發現黃疸
家長應在自然光下觀察小兒的鞏膜(白眼球)、皮膚等處。白熾燈、日光燈人工光線往往可欺騙人的眼睛,產生誤差。
[2]發現黃疸後的處理
及時送醫院請醫生處理為最佳對策,決不要延誤,並且要配合醫生進行檢查,回顧病史,以提供詳細病情資料。
12.抽風
小兒抽風並非皆因大病所引起,有時僅僅因為發燒或大聲哭鬧就可以引起。當然,某些嚴重疾病如腦膜炎、大腦炎、中毒性菌痢、敗血症等也是引起抽風的常見原因。小兒容易發生抽風的原因就在於他們的中樞神經係統發育尚不完善,大腦皮層受到不良刺激後容易過度興奮而引起抽風,尤其是2歲以下的嬰幼兒更易發生。
(1)疾病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