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小兒的撫育(7)(2 / 3)

但是,如果孩子平時很少流口水,突然口水增多,應去醫院檢查治療。

32.重視新生兒身上的怪味

小兒身上的任何細微的變化都難以從母親的眼睛滑過。但是,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卻往往被母親忽視,這就是有些嬰兒身上散發出一些奇怪的味道,如爛白菜味、腳汗味、貓尿味等。有些母親對這些怪味來源認識不清,往往忽視嬰兒身上的怪味。其實,若這些怪味是從嬰兒身上散發出來的,便是嬰兒患有某些先天性代謝疾病的信號。

先天性代謝疾病與遺傳有關,基因發生突變,導致某些酶或結構蛋白的缺陷,使體內氨基酸或有機酸代謝障礙,產生異常代謝產物,堆積在小兒身體內,並通過汗、尿排出,散發出各種怪味。例如,楓糖尿症可散發出楓糖味、燒焦糖味、咖啡味;苯酮尿症可散發出耗子臊味;蛋氨酸吸收不良症可散發出啤酒花烘爐氣味;高蛋氨酸症可散發出煮白菜味或腐敗黃油味;焦穀氨酸血症可散出汗腳味。這些代謝病最後都導致小兒發育障礙及癡呆。

代謝病的發病率雖然不多,但危害嚴重,一旦延誤,便難以挽回。所以父母不要忽視新生兒身上的怪味,發現怪味,應求醫檢查,對症治療。

33.忌給新生兒剃滿月頭

有的年輕父母聽信民間傳說,新生兒滿月時要剃滿月頭,即用剃頭刀刮淨新生兒頭上的胎發。認為這樣可以使以後的頭發增多、變黑。事實證明,這種做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從頭發的結構來看,露出皮膚表麵部分叫毛幹,埋在皮膚裏麵的叫毛根,毛幹和毛根都是已經角化了的、沒有生命活力的物質。而位於毛根下端、真皮深處的“毛球”,內含毛母質細胞,它才有生長毛發的能力。所以不管是剃刮修剪,還是拔除,去除的隻是已經角化了的、沒有生命活力的那一部分毛發,影響不了它本身的生長。因此,給新生兒剃滿月頭是不可能改變頭發的數量,使之變得濃、密、黑的。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兒的頭皮相當嬌嫩,抵抗力低,用未經消毒的剃刀剃發,容易刮傷頭皮,引起感染化膿,導致其他疾病。另外,大多數新生兒頭上都有一層“胎皮”,對新生兒頭起保護作用,這層胎皮會自動地慢慢脫落。剃滿月頭會把這層胎皮剃掉,易使細菌侵入,引起頭皮發癢,導致各種皮膚病。因此,新生兒是不宜剃滿月頭的。如果頭發長了,可用於淨的剪刀或推子剪短就行了。

34.忌用閃光燈給新生兒拍照

嬰兒出世後,父母都想給孩子拍些照片作為珍貴的紀念,由於室內光線較弱,影響拍攝效果,有人便想到了借助電子閃光燈來提高照明度,殊不知這樣做對嬰兒是有害的。

嬰兒在出生前經過了9個月漫長的子宮中“暗室”生活,因此對光的刺激非常敏感。出生以後,小兒多以睡眠的方式來逐漸適應外界的突然變化。而且,人們還發現,剛出生的嬰兒白天睡眠比夜間多,這是對外界環境尚不適應的表現。

新生兒眼睛受到較強光線照射時,還不善於調節,同時由於視網膜發育尚不完善,遇到強光可使視網膜神經細胞發生化學變化,瞬目及瞳孔對光反射均不靈敏,淚腺尚未發育,角膜幹燥,缺乏一係列阻擋強光和保護視網膜的功能。所以新生兒遇到電子閃光燈等強光直射時,可能引起眼底視網膜和角膜的灼傷,甚至有導致失明的危險。因此,為新生兒拍照時最好利用自然光源,或采用側光、逆光,切莫用電子閃光燈及其他強光直接照射孩子的麵部。

35.給小嬰兒剪指甲

有些老習慣認為小嬰兒的指甲不能剪,剪了會傷“元氣”。有的父母看到嬰兒的手小小的,皮膚也很嬌嫩,也怕剪指甲傷到孩子,所以也不給孩子剪指甲,任其長得長長的,這樣對小兒的健康很不利。

因為小嬰兒的手整天東摸西摸閑不住,易沾細菌等,特別是指甲縫裏是細菌、微生物及病毒藏身的大本營,1克指甲縫裏的髒東西,就藏有38億個細菌,而小嬰兒又總是愛吸吮自己的手指,這樣細菌就很容易被吃到肚子裏去而引起腹瀉或長寄生蟲病。如果時間長了還容易抓傷小兒嬌嫩的皮膚,手上的細菌也會乘機而入,引起炎症。所以家長要經常及時給寶寶剪指甲,剪指甲不能以百天為界。隻要指甲長長了,就需要及時剪掉。

給嬰兒剪指甲注意不要剪得太短,以免損傷皮膚引起感染和影響小兒正常的活動。如怕損傷小兒手指,可在小兒睡覺或吃奶時剪。剪下來的指甲屑應清除幹淨,防止遺落在衣被內劃傷小兒的皮膚。

36.嬰兒的正常啼哭

嬰兒啼哭並不是壞事。俗話說,“旱不壞的芝麻,哭不壞的娃”,這話是有道理的。現在,有些年輕的父母,不讓孩子哭一聲,生怕孩子哭一聲就哭壞了。殊不知,完全不讓孩子哭啼對嬰兒的健康反而不利。

嬰兒期哭啼是全身性的健康運動。嬰兒哭啼時,呼吸係統運動量增大,增加了肺活量,還可促進嬰兒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一般來說,嬰兒哭啼會本能地調節,哭到一定程度覺得累了,就會自然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