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小兒的撫育(6)(3 / 3)

新生寶寶不論男女,在出生後的3~5天內都可出現乳房脹大,並可有黃色乳汁流出,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狀況。是由於胎兒通過胎盤接受兩種內分泌激素的影響突然中斷造成的。一種是母親卵巢分泌的孕酮,與乳房的脹大有關;另一種為垂體催乳素,與分泌乳汁有關。在一般情況下,分泌的乳量數滴至20毫升不等,乳房增大在出生後8~10天最明顯。一般2~3周後自然消失。但個別的時間要長一些,可達3個月之久。

切記家長千萬不要擠壓新生兒的乳房,因為擠壓後,能引起皮膚破損,皮膚上的細菌便可乘機侵入乳腺,引起乳腺發炎化膿,嚴重時可導致敗血症,其結果非常嚴重。即使不發生細菌感染,用力擠壓,也有可能損害乳房的生理結構和功能,這會貽誤孩子的一生。

22.新生女嬰陰道有血和白帶的處理

新生女嬰,有的出生後5~7天,陰道有白帶分泌,或者陰道有出血現象。看到這種症狀,有的家長驚慌失措,其實沒有必要。

新生女嬰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她在母親體內時,陰道上皮受母體雌激素的影響而增加,出生後,這種影響突然中斷了,而新生兒本身還沒有受到分泌周期性的作用,增生的陰道上皮就脫落隨分泌物排出,形成所謂的白帶;同樣,子宮內膜脫落排出,就有陰道流血現象。這種現象一般發生在出生1周之內,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必治療,隻需勤換尿布,不給小兒坐在澡盆中洗浴,保持外陰清潔,2~3天後就會自然消失。如果隨意治療,則有可能產生不良後果。

23.忌給嬰兒挑馬牙

嬰兒出生後,口腔上齶中線兩旁或牙齦邊緣可見散在的黃白色小點,俗稱“馬牙”。

馬牙不是病態,它是牙齒發育過程中牙板上皮殘留下來的角化上皮珠。長了馬牙一般沒有什麼症狀。隨著小兒的不斷吮奶動作,馬牙便會逐漸吸收或脫落,無需處理。有的小兒長了馬牙後不愛吃奶,但愛咬奶頭,甚至哭鬧得很厲害,這就需要去醫院請醫生處理。

有些父母用沒有消過毒的針去挑破或用布去擦馬牙,這種作法是錯誤的。因為正常的小兒口腔內平時就有細菌存在,一旦馬牙被挑破或擦破,細菌便會乘機侵入,造成感染。如果進一步發展,還會導致小兒麵部紅腫、牙齦化膿、發高熱等,這就是臨床上常見到的新生兒急性頜骨骨髓炎。有個別的新生兒還可能因為感染而造成敗血症。

24.新生兒的“螳螂子”不能挑割

在新生兒口腔的兩側頰部,有因脂肪形成的厚脂肪墊(頰脂墊),民間俗稱“螳螂子”。

這種脂肪墊不但對新生兒的身體無害,而且有利於新生兒吸奶,隨著孩子的成長發育,螳螂子會逐漸消失。有些人受過去舊的風俗影響,又不了解情況,竟然主張把它割去,結果不少新生兒因為割螳螂子而發生出血、感染,甚至引起敗血症,後果非常嚴重。故新生兒有螳螂子決不能挑割。如果小兒不肯吃奶,可請醫生查明原因,再做處理。

25.新生兒嘴唇起白皮忌去揭或用力擦

新生兒出生2~5天之後,嘴唇上往往起白色薄皮,有的父母常常用手去揭或用力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往往會導致出血或感染。

新生兒嘴唇出現白色薄皮時,可用石蠟油或熟花生油塗在嘴唇上,每次吃完奶後塗搽1次,待其自然脫落。還可用消毒紗布在溫開水內浸濕後覆蓋在嘴唇上,待1小時後揭開紗布,用消毒的小毛巾輕輕擦拭。千萬不要硬揭,以免出血或感染,給新生兒帶來不必要的痛苦。

26.清除嬰兒頭皮上的厚痂忌硬剝

有些嬰兒頭頂鹵門的地方有一層很厚的褐色硬痂,這是由於出生時頭皮上過厚的胎脂未洗淨,加上出生後頭皮每天分泌的皮脂,以及泥土灰塵等混在一起,又不清洗,一天一天堆積加厚,顏色也逐漸加深而成的。這層厚痂緊貼在頭皮上,影響局部頭皮的正常功能,不利於頭發的生長,而且很不衛生,又不美觀。

處理這層厚痂時,不要硬剝,以免損傷皮膚,引起細菌感染。隻能用花生油或麻油、甘油、石蠟油等浸泡,等幹痂皮鬆軟後,再用肥皂、溫水洗淨,一次洗不幹淨,可反複多次,直到洗淨為止。

27.新生兒皮膚發黃忌盲目治療

新生兒出生後2~3天,大約1/2~2/3的新生兒皮膚漸漸發黃,到出生第7天發黃最明顯,這叫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一般很輕微,7~10天自行消退,沒有什麼不適表現不需治療,喂些葡萄糖水即可。這種黃疸發生在早產嬰兒往往較重,出現早而退得晚,約3周左右消退。有些父母因缺少醫學知識,當發現新生兒皮膚發黃後就忙於求醫治療,這是不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