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小兒的撫育(6)(2 / 3)

國外有關專家對五百多例嬰幼兒睡各種床的實驗表明,小兒長期睡在軟床或彈簧床上,由於翻身時習慣彎曲脊柱而發生脊柱畸形占60%左右;睡在木板床或磚搭睡炕,脊柱畸形隻占5%左右。所以,奉勸父母不要給嬰兒睡軟床。 一般來說,給嬰兒睡木板床、竹床、棕棚床或磚炕都可以。

17.嬰兒忌在香煙煙霧中生活

據美國對嬰兒的調查結果:若嬰兒在進食時家長在室內吸煙,煙霧在空氣中繚繞,嬰兒往往發出陣發性尖聲啼哭,同時雙拳緊握,雙膝屈曲,顏麵發紅等。這些症狀是胃腸道痙攣引起的。統計結果發現,如嬰兒雙親每人每日吸1~10支煙,嬰兒發生腹絞痛者占45%;雙親每人每日吸11~20支煙,嬰兒發生腹絞痛者為69%;雙親每人每日吸煙達20支以上時,嬰兒患腹絞痛可達91%。

嬰兒的嗅覺、味覺都比成人敏感,在嬰兒進食時,香煙煙霧的異味可刺激嬰兒的迷走神經,導致嬰兒胃腸道發生痙攣性收縮,使嬰兒產生劇痛,發出尖聲啼哭。為了嬰兒的身心健康,父母及家人不要吸煙,一定要為嬰兒創造一個舒適、清新、安全的生活環境,況且大人吸煙對自身也沒有什麼益處。

18.別讓嬰兒在嘈雜的環境中生活

嬰幼兒的成長,需要一個安靜而舒適的生活環境。嘈雜的環境和噪音,對嬰幼兒的正常發育有極大危害。

按國際標準規定,一般居住處,噪音白天不能超過45分貝,夜間不能超過35分貝。研究表明,50分貝的噪音能縮短健康者的熟睡時間;60分貝的噪音可使70%~80%的人久久不能人睡或在熟睡中驚醒;80分貝以上的噪音可以損傷人的聽力;高於120分貝的噪音會使人精神錯亂。噪音對嬰兒的影響更大,因為嬰幼兒的中樞神經係統發育尚未健全,長期受噪音刺激,會使腦細胞受到損害和大腦發育不良,使孩子的智能、語言、識別、判斷和反應能力的發育受到阻礙而成為低能兒。噪音還影響嬰兒的睡眠,造成生長激素和其他有助於生長的內分泌激素的分泌減少,影響小兒的正常發育,個子長不高;噪音還會使小兒食欲下降,消化功能降低,出現營養不良;噪音刺激交感神經,使之緊張、並損害聽力,形成“噪音性耳聾”。

總之,嘈雜的環境和噪音,對嬰幼兒的健康極為不利。因此父母要為孩子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嬰兒期應盡量減少探望。居室最好遠離馬路,家人不要在室內高聲喧嘩吵鬧,不要在室內跳舞、打牌,收錄機和電視機音量不要太大,開、關門窗時動作要輕,不要購買高音量的電動玩具和質量低劣、未經正規校音的樂器給孩子玩,也不要抱孩子到馬路、電影院等人多嘈雜的地方去玩。隻有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使孩子更聰明、更活潑。

19.嬰兒忌在無聲無響的環境中生活

有的家長深知嬰兒不能在嘈雜的環境和噪音中生活,於是便把嬰兒放在了無聲無響的環境中,如果這樣做,同樣會對嬰兒的健康成長不利。

心理學家認為,適量的環境刺激會提高新生兒的視覺、觸覺和聽覺的靈敏性,有利於鞏固和發展原始的生理反射,還會在此基礎上形成新的條件反射,從而使新生兒的動作越來越複雜和高級,最終具備作為人的一切生活能力。

同時,適度的、豐富多采的環境刺激,不僅可促進孩子們的智力發育,也會使孩子的大腦本身更發達。人的神經係統是由神經元組成的,神經元之間的聯係是突觸。適度的環境刺激比缺少刺激的環境更能使神經纖維髓鞘化,突觸聯係更複雜,因而大腦也就更發達。所以當孩子降生後,父母應給嬰兒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不要把孩子放在嘈雜的環境中,也不要放在無聲無響的環境中。小嬰兒的房間裏可張貼些美麗的圖畫,懸掛各種顏色鮮豔的氣球,放些柔和、輕陝的抒情音樂(但注意音量不宜開得過大),玩一些帶響的玩具。母親還要和孩子經常交談、撫摸和擁抱,並要經常給小嬰兒做被動的運動,積極為小嬰兒創造豐富的視、聽、觸覺環境,使寶寶健康成長。

20.新生兒房間忌夜間長開燈

許多剛做父母的年輕人,夜裏為便於給孩子喂奶、換尿布,總愛在臥室通宵開著燈,這樣做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不利的。

晝夜不分地經常處於明亮光照環境中的新生兒,往往出現睡眠和喂養方麵的問題。研究人員將40名新生兒分成兩組,分別分在夜間熄燈和不熄燈的嬰兒室裏進行觀察,時間均為10天。結果前者睡眠時間較長,喂奶所需時間較短,體重增加較快。

有關專家認為,新生兒體內的自發的內源性晝夜變化節律會受光照、噪音等物理因素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晝夜有別的環境對他們的生長發育較為有利。

21.新生兒乳房腫脹忌擠壓

民間有一種說法,新生兒要擠壓乳房,尤其是女嬰更要擠壓乳房,擠出了奶水將來生孩子喂奶時才有奶吃。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也是非常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