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寶寶睡覺時,要讓他(她)獨立舒適地躺在自己的床上,自然入睡,千萬不能抱著他(她)睡。
12.忌母嬰同睡一個被窩
有的母親習慣於與自己的嬰兒同睡一個被窩,尤其到了寒冷的冬天,母親怕小兒冷,摟著孩子睡覺,這種現象在農村較為普遍,其實,這種做法很不衛生,對孩子是有害的。
摟著孩子睡覺會使孩子吸氧不足。人腦組織的耗氧量最大,一個成人腦組織的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1/5,而孩子愈小,腦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比例也愈大,嬰幼兒可高達1/2。如果父母摟著孩子睡覺,父母的呼吸會使周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高,睡眠中的孩子感到呼吸困難,腦供氧不足,因而引起睡不穩、易做惡夢和半夜哭鬧等。嬰兒長期在這種缺氧的環境中睡眠,會影響腦組織的新陳代謝,嚴重者還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
同時,人體的代謝產物有四百多種,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烴、丙酮、苯、醛等,在空氣流通的情況下,這些汙染物會迅速擴散,不會造成汙染。房間裏,特別是在被窩裏,這些汙染物的濃度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程度,如果嬰兒長期受到這些汙染物的汙染,對嬰兒健康發育是極不利的。
另外,摟著孩子睡覺也容易發生壓傷、窒息和意外,因這種意外而死亡的嬰兒也不乏其例。
摟著孩子睡覺,大人孩子都得不到舒適、自由的休息,不利於疲勞恢複和自由活動。一旦母親患了流感或皮膚病,由於嬰兒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低弱,就容易通過呼吸、皮膚接觸傳染給嬰兒。
為了母嬰的健康,嬰兒還是與母親分床睡好,讓嬰兒單獨地睡在可以靈活搬動的小床上,大人睡覺時,把小床搬到大床邊,以便夜裏照顧。
13.嬰兒睡眠位置要適當
嬰兒一出生,就對光和聲音的刺激有了反應。如果不注意寶寶睡眠時的方位,就會影響他們的生長發育,甚至使他們出現生理功能和形態結構的異常。
寶寶睡眠時兩側光線明暗不等,或睡覺時一側常有較大的響聲,都會引起不良後果:
(1)生後2~3周的小兒就能兩眼凝視光源,並能追隨物體,隨著光或聲音的出現轉動頭部,並常麵向光亮或聲響一側而臥,久而久之骨縫尚未完全閉合的顱骨就會出現畸形。加上同側胸鎖乳突肌持續性收縮,又可能導致後天性斜頸。
(2)嬰兒經常向著光線強或聲音響的一側注視或轉頭,可能出現斜視。
(3)由於一側光線較強,嬰兒會出現生理性保護反應,表現為光線強的一側眼瞼常眯起,瞳孔縮小。時間久了,可使一側眼瞼下垂和雙側瞳孔調節功能不協調,因而出現雙側眼裂不等,甚至視力障礙。
那麼,父母應給嬰兒選擇怎樣的睡眠方位才算合理、科學呢?嬰兒的頭部或腳部朝著光線較強或有響聲的一方,這樣即使有了響聲及光亮刺激,嬰兒也不需轉動頭部和過度轉動眼球,從而避免不利影響。
14.嬰兒忌吮奶頭入睡
有的媽媽為了使孩子很快入睡,喜歡讓嬰兒吮著奶頭睡覺,這種習慣非常不好。嬰兒吮著奶頭睡覺,一醒就吸奶,天長日久容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而發生消化不良。此外,被窩裏的空氣本來就不新鮮,加上嬰兒嘴裏含著奶頭,呼吸動作受到一定的限製,故可引起孩子缺氧而導致睡眠不安。一旦媽媽熟睡後,身體和乳房也有可能堵住孩子的口、鼻,使幼小的孩子無力掙脫而引起呼吸困難,甚至發生危險。
15.別讓嬰兒趴著睡覺
嬰幼兒的骨質比較軟,很容易受外力的作用而發生變形。因此,對各種不正確的姿勢都要及時糾正。否則,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甚至導致某些部位的變形。
在嬰幼兒期,有的孩子喜歡趴著睡,這種睡姿非常不好。趴著睡易使胸部受壓,妨礙肺髒的正常功能,影響二氧化碳的排出和氧氣吸入,同時也影響心髒的正常功能。天長日久,胸部可因長期受壓而變形,麵部也可因長期受壓而導致不端正或兩側臉蛋不對稱等。因此,發現孩子趴著睡覺時,應及時糾正,以防給身體帶來不良影響。
16.嬰幼兒別睡軟床
嬰兒除了吃奶,大部分的時間是在睡覺,所以嬰兒床成了小嬰兒必不可少的用品之一。因此應給小嬰兒選擇既舒適、安全,又利於小兒健康的嬰兒睡床。
嬰幼兒自出生後,身體各器官都在迅速發育成長,尤其是骨骼生長更快。嬰幼兒骨骼中含無機鹽較少,有機酸較多,因此具有柔軟、彈性大、不容易骨折的特點,但嬰幼兒脊柱的骨質較軟,周圍的肌肉、韌帶也很軟弱,可是臀部重量較大,會將沙發、彈簧床壓得凹陷,使得小兒無論是仰臥或側臥,脊柱都處於不正常的彎曲狀態,久之會形成胸廓下陷或使脊柱和肢體骨骼發生彎曲或變形,出現駝背、漏鬥胸等畸形。這不僅影響小兒體形美,而且更重要的是妨礙內髒器官的正常發育,對小兒的危害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