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小兒的撫育(5)(1 / 3)

喂奶中應偶爾將奶瓶拿開讓嬰兒休息,嬰兒通常在12~15分鍾內將奶吃完。不要讓他(她)的手指接觸到奶嘴。

吃完奶後,抱起嬰兒在背部輕輕拍一拍後放下(方法與母乳喂養相同),然後要把奶瓶中剩下的奶水全部倒掉,瓶內外徹底衝洗幹淨,不要留下任何殘留物,以防細菌滋生。將奶瓶裝滿水放在一邊,以便與其他喂奶用具一起清洗消毒。奶嘴、奶蓋及螺紋環蓋使用後用清潔劑清洗,用水衝洗幹淨,奶嘴的孔一定要用強力的水流穿過來充分衝洗,以免留有的殘奶液發生變質。

在家庭對小兒奶瓶消毒最簡單的方法是煮沸。煮沸消毒法是把奶具洗淨後放入盛有冷水的鍋內,水要沒過奶具。水沸後,繼續煮沸10分鍾,把奶具撈出(奶嘴容易損壞應在關火前3分鍾放入鍋內即可),放在清潔固定的地方,並用清毒巾蒙蓋好以備用。

49.忌母乳喂養嬰兒時間過短或過長

嬰兒吃母乳好處很多,母乳喂養時間應根據嬰兒生長發育需要酌情掌握,既不能太短,也不宜過長。

一般母乳足夠嬰兒4~6個月的需要,產後頭2個月最好單純喂母乳,不加輔食,4個月後開始加輔食,6個月後逐漸以輔食代替部分母乳,直到斷奶。除母親患病或者特殊情況而不能喂養外,母乳喂養持續時間至少應4~6個月,最長可喂到1到1年半。若要斷奶宜選在春天和秋天為好。如遇小兒生病或正值炎熱夏天或寒冷冬季,可適當延長母乳喂養時間,以免嬰兒發生消化不良。

如果母乳不足時,也可實行混合喂養。除吃母乳外,再加輔食以補充不足,但必須先喂母乳後喂輔食,喂輔食最好用杯、碗、匙喂,不用奶瓶,以免造成乳頭錯覺。

母乳喂養時間過長,不利於小兒生長發育。因為嬰兒長至8~9個月後,母乳的量和其所含營養成分都已不能滿足小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小兒吃慣了母乳,往往不喜歡吃其他食物,若不及時添加輔食,可引起營養不良及貧血,導致抵抗力下降,從而易患各種疾病。因此嬰兒到8~10個月時就應開始斷奶,最遲到1歲半也應完全斷奶。

50.給孩子斷奶

給孩子斷奶要慢慢來,讓嬰兒有一個適應過程。從5~6個月開始就要添加輔食,逐漸使輔食變為主食。開始每天先少喂一次奶,用其他食品來補充,在以後的幾周內慢慢減少喂奶次數,逐漸增加輔食,最後停止夜間喂奶,以至最後完全斷奶。有的父母給嬰兒強行快速斷奶,結果嬰兒哭鬧不停,很容易上火,吃不好,睡不好,影響健康。

也有的平時不為小兒斷奶做準備,要斷奶就往奶頭上抹辣椒水或紅藥水,以此嚇唬孩子。這種突然斷奶的辦法不好,它會使小兒感到不愉快,.影響情緒,容易引起疾病,也有的會因為不適應其他食物,造成營養不良。在目前有一種新觀點,稱為自然斷奶,即不斷誘導孩子吃其他食物,而且還允許小兒吃奶,逐步使嬰兒自己停止吃奶。但時間最長也不要超過一年半。

嬰兒護理

1.別給新生兒包“蠟燭包”

新生兒的自然體位是兩上肢與軀幹呈“W”形,腹部膨隆,兩下肢與臂部呈“M”形,其活動度為120°~140°。這種自然體位適合新生兒的活動和正常生長發育。而我國傳統的包裹新生兒方法是“蠟燭包”式,即將新生兒的胳膊和腿伸直,再用布或小被子包裹好,用一條帶子捆紮,呈強迫狀態“1”字型。因其包裹形似蠟燭而得名“蠟燭包”。這種“蠟燭包”不僅限製了小兒的自由活動和正常呼吸,而且嚴重影響著小兒的正常發育。另外,有一部分新生兒在胎內髖關節發育得不好,用“蠟燭包”還會造成髖脫位,這種病無痛苦,往往早期很少發現,隻有當孩子開始獨立走路時,才發現步態異常,但治療起來已經比較麻煩了。因此,要廢除傳統的包裹方法,使新生兒保持自然體位。

為使新生兒能舒適溫暖地保持自然體位,冬季可給寶寶做一個寬大的睡袋,春秋季可穿一件睡袍。

2.新生兒衣服易簡單

新生兒的皮膚呈玫瑰色,毛細血管豐富,角化層薄,表麵細嫩,汗腺發育不良,排尿次數多,生長發育快,因此,新生兒的衣物應以質地柔軟,通透性能好,吸水性強的棉織品布料為最佳。衣服要寬大,能使四肢活動不受限製,設計要簡單,不戴鈕扣,穿脫方便。最好選用無領無扣的“和尚衣”。帶子打結在胸前,避免皮膚受壓,摩擦。衣服的顏色宜淺不宜深,深色染料褪色會刺激皮膚。

衣服的接縫處及衣服的下擺應是毛邊,衣縫應朝外。內衣至少要備3件以上,便於洗換。夏季穿1件內衣即可,天冷時需加外衣。外衣可選用加厚棉毛衫或者棉絨衫。不要給新生兒穿毛線衫,因毛線衫上的毛,可刺激皮膚,使新生兒感到不舒服。冬天可穿無領斜襟棉襖。新生兒不需穿褲子,因經常尿濕,可用尿布褲。

3.要給小嬰兒穿襪子

小嬰兒不會走路,不穿鞋,但要穿襪子,這是因為:

(1)小嬰兒的體溫調節功能尚未發育成熟,產熱能力較小,而散熱能力較大,加上體表麵積相對較大,更容易散熱。當環境溫度略低時,小嬰兒的末梢循環就不好,摸他(她)的小腳涼涼的,如果給嬰兒穿上襪子,可以起一定的保暖作用,避免著涼,孩子也覺得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