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歐洲反導:在爭吵中前行(2 / 3)

2011年9月13日,美國和羅馬尼亞簽署了在羅馬尼亞部署陸基型“標準”-3導彈防禦攔截彈的協議。按照該協議,美國將在該基地修建相關設施,並負責攔截彈係統的運轉、使用和維護。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在簽署該協議後稱:“羅馬尼亞在北約的導彈防禦係統內處於中心位置。”表明了該導彈防禦基地的重要性。

與計劃在波蘭建立的導彈防禦攔截彈基地相比,位於羅馬尼亞南部的導彈防禦係統基地距離伊朗更近,並且與俄羅斯隔黑海相望。值得注意的是,在波蘭部署的導彈防禦攔截彈基地與俄羅斯的加裏寧格勒州鄰近,處於部署在加裏寧格勒的“伊斯坎德爾”戰術彈道導彈的射程之內。俄也一直以在加裏寧格勒部署該導彈作為應對歐洲導彈防禦係統的重要手段。為此,美國還於2009年開始在波蘭基地部署“愛國者”PAC-3(即“愛國者先進能力”-3)導彈防禦係統,以保衛該基地。而在羅馬尼亞南部部署“標準”-3導彈防禦攔截彈的基地卻離俄本土較遠,處於“伊斯坎德爾”的射程之外。

美國將在羅馬尼亞部署導彈防禦係統令俄羅斯非常不滿,俄國家杜馬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米哈伊爾巴比奇認為,美國未與俄羅斯協商就與羅馬尼亞簽訂協議,“是一種施壓、一種訛詐,是對俄羅斯的一種不友好行動”。俄外交部則表示,“獲得該係統不針對俄戰略核力量的法律保證變得更加迫切”。

在彈道導彈防禦的助推段攔截係統因技術挑戰和經濟困難受阻後,美國提出了對彈道導彈的早期攔截方案,以發展能實現“盡早攔截”的防禦技術和防禦係統。所謂“盡早攔截”,就是在不能實現助推段攔截的情況下退而求其次,將導彈防禦交戰的空域盡可能前移,從已實現的彈道中段的下降段攔截前移到上升段攔截。即如美國導彈防禦局局長奧萊利所說“在威脅導彈沒有達到彈道最高點,且沒有投放出有效載荷之前將其摧毀”。這樣的盡早攔截可以使“射擊 觀測 再射擊”的導彈攔截戰術最佳化,可以降低敵方采用對抗措施的作用,使誘餌、多彈頭等突防手段的影響最小化。目前,美國導彈防禦局的發展目標是,在2016年具備初步的、針對近程和中程彈道導彈的上升段攔截能力,到2020年具備對遠程以至洲際彈道導彈的上升段攔截能力。

實現“盡早攔截”能力需要解決“盡早探測”和上升段攔截的技術難題,美國已為“盡早探測”提出了兩項新的發展計劃:機載紅外計劃(ABIR)和精確跟蹤空間係統計劃(PTSS),機載紅外係統利用無人機載的頂部懸停紅外探測器(OPIR)跟蹤初始飛行的彈道導彈;精確跟蹤空間係統則試圖發展彈道導彈的全彈道探測跟蹤,尤其是上升段彈道的監視跟蹤能力。

在上升段攔截來襲的彈道導彈,必須從有意義的遠距離,即在能夠攔截來襲導彈而又不被敵方發現和攻擊的距離發射攔截彈。因而對遠程、洲際彈道導彈的上升段攔截而言,需要射程更遠、速度更快的攔截彈。美國計劃通過基於“標準”-3 Ⅰ攔截彈到“標準”-3 Ⅱ A、Ⅱ B的不斷改進來發展上升段攔截技術,擬用“標準”-3 Ⅱ B攔截彈實現對洲際彈道導彈的上升段攔截能力。現在,雷聲、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等美國主要導彈防禦係統承包商都開始進行“標準”-3 Ⅱ B攔截彈的概念研究。

美國導彈防禦局計劃在2012年進行一係列發射試驗,以驗證“盡早攔截”技術的成熟度和演示“盡早攔截”的關鍵能力。美國一方麵積極謀求“盡早攔截”能力,一麵又能將攔截彈等武器部署到俄羅斯大院周圍,這顯然是俄羅斯難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