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保養精神,避免外來情緒刺激,血虛發熱,常會虛熱憂心而煩躁失眠,故尤須保養,以恬淡安靜為要。
十、產後血淤發熱的防治
產後血淤發病是因惡露不下,或下之甚少,血色暗紫、夾有瘀塊,其症狀為發燒不高,但持續不退,夜間發燒尤甚,腹痛劇烈等。
防治方法:
(1)按摩腹部幫助活淤理氣,促進排除惡露、淤血。方法:產婦采取半坐臥式,用手從心下至臍,在臍部輕輕揉數遍,再從臍向下按摩至恥骨連合上緣,於此揉按數遍,如此反複按摩10~15次,每天二遍。
(2)內服益母草膏,每日3次,每次10毫升。或服生薑紅糖湯,溫經、散寒、活血、化淤。
(3)熱熨、熱敷或針灸加速血液循環,使血淤逐漸吸收,方法可參看“產婦腹痛”。但其熨敷、針灸的時間宜短。
(4)保持情緒舒暢,避免七情鬱結,氣滯血淤化熱。
(5)忌食生冷,忌用冷水洗浴,忌食酸澀食物。
十一、產後足跟痛的防治
有的產婦生孩子後出現腳跟疼痛,每遇潮濕、寒冷則加重,這是如何造成的呢?
足跟痛的原因是有的產婦分娩後愛穿拖鞋,或赤腳穿涼鞋,不注意避寒涼或不注意休息造成的。也就是因為產後體虛,尤以腎氣虧虛未複,而感受寒冷以致足跟疼痛。《校注婦人大全良方》講:“腎主腰腳,產後腰疼者,蓋明為胎胞所係,此因為產勞傷腎氣,以致風冷客之。”足跟為腎所主,婦女產時勞損腎氣,再遭風冷乘虛而侵襲,以致腰腳之脈絡自行不暢,乃現痹而作痛。
其症狀表現為:足跟疼痛,休息後疼痛減輕,遇熱則感舒適;久站或步行稍遠,或遇寒冷則疼痛明顯,甚至較疼痛增重,日久未愈,複感寒邪,寒積於內,血遇寒則凝,脈絡受阻,疼痛越重,不能行走。
預防的方法,是在產後一定注意腳下的保護,不要穿拖鞋或赤腳穿涼鞋,最好穿襪子和布鞋,使腳下保持一定溫度。一旦出現腳跟痛時,就要求醫問藥,及時治療,並千萬注意,不要再受寒涼。這樣一般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和保健,是會痊愈的。
十二、產後肛裂的預防
(1)產婦為何易發生肛裂?
雖然肛裂不是產婦獨有的病症,但是產後婦女的肛裂發病率確實很高。
肛裂是肛管內齒狀線下部反複損傷和感染,導致皮膚全層裂開後,因未得到及時處理,裂口反複感染後形成的一種慢性感染性潰瘍。雖說肛裂不算大病,但給人所造成的肉體痛苦和精神上的負擔也是很大的。
肛裂一般表現為大便時疼痛,便中和便後帶血。疼痛的原因是在排便時,糞便通過肛管,刺激裂傷口底部神經末梢而引起的。痛型為撕裂疼痛或燒灼痛。排便後緩解數分鍾,此為疼痛歇期,為肛裂所獨有的特征。然後因內括約肌的痙攣而再度疼痛,常持續數分鍾或數小時,直至括約肌疲勞、肌肉鬆弛而疼痛消失,醫學上稱之為肛裂疼痛周期。
肛裂還會出血,但出血量不大。有的在大便表麵發現條索狀血跡,有的在大便後僅滴數滴鮮血,有的病人僅在手紙上遺留少量血跡,大量出血一般少見。
產婦發生肛裂的原因較多:婦女懷孕後由於胎兒逐漸生長發育,子宮體也隨之擴大,向下壓迫盆腔,使血液在盆腔靜脈叢內淤積,血液回流受阻,造成肛門周圍組織水腫,抵抗力下降。加之,有的產婦活動量很少,胃腸蠕動緩慢,糞便在腸內停留時間過長,水分吸收過多,糞便幹硬,排便時容易造成肛裂。還有的婦女產後吃雞蛋過多,胃腸道內由產前的多渣食物突然變為少渣食物,出現便秘,大便困難,易發生肛裂。一般,產婦肛裂在產後半個月內發病占一半以上。
(2)產婦如何預防肛裂?
產婦預防肛裂可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①產後應保持肛門清潔,每次大便後用溫水輕輕擦洗肛門,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②長時間的座位可因腹中壓力向下壓迫,使肛門血管淤血,肛周組織水腫、脆弱,容易造成損傷,因此產婦要避免久坐。有條件時可經常做提肛運動,即做連續有節奏的下蹲——站立——再下蹲動作,每次做1~2分鍾,每日做2~3次,以加強肛門括約肌收縮,促使局部的血液循環,防止淤血。
③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防加重肛周水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