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產後便秘的防治
產後幾乎所有的產婦都會發生便秘。這是因為分娩前後基本不進食、腹壓降低不易用勁,會陰切開或痔瘡疼痛不能用勁,產後臥床休息,腸蠕動減弱等,各種不利條件相互重疊導致的。
預防產後便秘,一是產婦應適當地活動,不能長時間臥床。產後頭兩天應勤翻身,吃飯時應坐起來。兩天後應下床活動。二是在飲食上,要多喝湯、飲水。每日膳食應適當配一定比例的雜糧,做到粗細糧搭配,力求主食多樣化。在吃肉、蛋食物的同時,還要吃一些含纖維素多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三是平時就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暢,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因為不良情緒可使胃酸分泌量下降,腸胃蠕動減慢。四是用黑芝麻、核桃仁、蜂蜜各60克。方法:先將芝麻、核桃仁搗碎,磨成糊,煮熟後衝入蜂蜜,分2次1日服完,能潤滑腸道,通利大便。也可用中藥番瀉葉6克,加紅糖適量,開水浸泡代茶頻飲。用上述方法效果不明顯者,可服用養血潤燥通便的“四物五仁湯”:當歸、熟地各15克,白芍10克,川芎5克,桃仁、杏仁、火麻仁、鬱李仁、瓜蔞仁各10克,水煎二次分服。
另有些防治方法也可一試。列舉如下:
(1)蜂蜜適量,開水衝作飲料口服。
(2)胡桃肉適量、搗爛衝豆漿服。蘇子9克,芝麻9克,搗爛煮粥服。此外食菠菜粥、紅薯粥、牛奶花生粥、沙參鴨湯、黃芪當歸烏雞湯,會有一定療效。忌食辛辣煎炒油炸食物。
(3)加強產後運動,定時做產後體操。適當增加活動範圍和下床活動時間,促進腸蠕動。
(4)大便困難切忌用力,以防子宮脫垂及直腸脫出,保持會陰清潔,以防感染。
(5)以上方法無效,可用一些輕瀉劑,如中藥番瀉葉泡水代茶飲;麻仁膠囊每次2粒,每日2次,睡前口服果導片1粒。仍然無效者應去醫院接受治療,不要亂服瀉藥,以免影響產婦身體複原。
七、產後感冒的防治
產婦分娩後10天內,一般出汗較多,這是因為通過流汗協助排出體內積蓄廢物,此屬正常生理現象。但是,出汗過多,毛孔張開,如受風寒,極易感冒、咳嗽。不但對產後恢複健康不利,還會致病,長期不愈,給後半生留下病根,造成痛苦。
為了防止感冒,必須抵禦風寒,因此,產婦穿衣要適當,不要穿得過少,也不要穿得過多,更不能一會兒穿,一會兒脫,造成身體抵抗力降低。夜間或白天蓋被子也要適當,不可開始蓋得很多,夜間又踢開被子,造成汗後受寒。
八、產後中暑的防治
產婦分娩後將養失宜、寒溫不慎、衣被過寒過暖,會感受風寒暑熱,引起發熱、惡寒、頭痛、身痛、咳嗽;或因盛暑之時,不減衣被,以致中暑。中暑時產婦表現高熱、煩躁、口渴、多汗、氣短、惡心、頭暈、頭痛,甚至體溫可繼續上升至40℃以上,會出現昏迷、抽搐、嘔吐、腹瀉、血壓下降等危急症候。
防治方法:
(1)產婦臥室要注意通風換氣,不使風寒直入,夏天應常開啟門窗,到室內探視的人不宜過多。
(2)夏季著衣、被褥不宜過厚,以免影響散熱。
(3)若發生輕度中暑,趕快將產婦抬到蔭涼通風處,解開衣服,多喝開水或糖鹽水。如用人參10克,煎湯一碗給病人喝,效果更佳。
(4)產婦若發生重度中暑,症狀表現為大汗淋漓,神誌昏迷,應趕快給病人服參湯,同時立即送醫院救治。如不及時搶救,常於數小時內即會出現呼吸和循環衰竭而危及生命。
(5)若產婦係風熱感冒,症狀表現為發熱、惡寒、汗少、頭昏、咽痛、口渴,可給服板藍根衝劑、根柴衝劑等,或用薄荷、鮮葦根、魚腥草煎湯服用。
(6)若產婦由於風寒受冷而感冒者,常見發熱、惡寒、頭痛、身痛、汗少或幹熱無汗、咳嗽,可給服磺胺類藥物及螺旋黴素、麥迪黴素等。也可暫時吃胡辣湯(麵糊中加胡椒、海椒、花椒、生薑、蔥鹽),有辛溫解汗的作用。
(7)如感冒發熱兼見全身酸痛,關節痛,多夾溫邪,宜吃薏仁粥、扁豆粥、茯苓粥,幫助健勝利濕。
(8)凡服發汗藥退熱,須於服藥半小時後服稀粥一碗,以助汗源。
九、產後血虛發熱的防治
產婦分娩失血過多、陰血耗損,以致陰陽失調,陰虛陽亢引起發熱。常見產後低熱持續不退、自汗、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
防治方法:
(1)凡產後失血過多引起發熱,當以食療為主,宜選擇滋陰補血清熱類藥膳。如沙參粥、沙參鴨、豬蹄藕湯、牡蠣烏雞湯、牛乳花生粥、鱉甲瘦肉湯等。忌食辛辣煎炒類食物,以清淡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