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產褥期保健(6)(3 / 3)

新生兒發生乳腺炎,可用熱毛巾敷局部,孩子皮膚嬌嫩,小心造成燙傷;用中藥如意金黃散外敷也很有效,同時還要注射青黴素來控製感染。如已化膿,要切開患處引流,將膿液排出。手術處理以後會形成疤痕,影響乳頭與乳腺的發育。炎症較重的,還有可能引起全身感染,出現敗血症。

五、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與敗血症密切相關,多由於同類致病菌引起,也可以說是敗血症的一個合並症。由於新生兒血腦屏障功能不健全,在敗血症血行感染的情況下,病菌很容易通過血腦屏障,發生化膿性腦膜炎。此病死亡率高,後遺症多。

新生兒患化膿性腦膜炎,早期常出現哭聲改變、尖叫、易激惹、易驚,隨即哭聲變弱,甚至不哭轉為嗜睡、吐奶(為噴射性嘔吐)、頭後背發直,兩眼凝視或斜視,全身伴有抽搐等症狀。有經驗的大夫一觸摸囟門,感覺飽滿、張力增高,就要考慮做腰椎穿刺,進行腦水檢查。

此病預後較差,病死率高達50%左右,可並發腦積水、硬腦下積液、肢體癱瘓、智力障礙等症。

六、新生兒易患敗血症

新生兒敗血症多在生後1~2周發病,是一種嚴重的全身性感染。此病主要是由於細菌侵入血液循環以後,繁殖並產生毒素引起的,常並發肺炎、腦膜炎,危及孩子生命。

造成新生兒敗血症的原因很多,原發感染灶也不易找到。患病初期症狀不明顯,如果家長粗心,往往被忽視。病情嚴重時,常是肺炎、臍炎、膿皰疹等多方麵感染同時存在,發熱持續時間較長或體溫不升,麵色灰白、沒精神、愛睡、吃奶不好、皮膚黃疸加重或兩周後尚不消退、腹脹。

目前對新生兒敗血症的治療比較有效,如無合並症,治療效果比較滿意,不會留下後遺症。

七、預防新生兒肺炎

肺炎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病之一。早產兒更容易得此病。新生兒肺部感染可發生在產前、產時或產後。產前,如果胎兒在宮內缺氧,吸入羊水,—般生後1~2天內發病。產時,如果早期破水、產程延長或在分娩過程中,胎兒吸入汙染的羊水或產道分泌物,也可使胎兒感染肺炎。但孩子出生後,如果孩子接觸的人中有帶菌者,很容易受到感染。另外,也可能由敗血症或臍炎、腸炎通過血液循環感染肺部。

新生兒肺炎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夏天略少,新生兒肺炎與大孩子肺炎在症狀上不完全一樣,一般不咳嗽,肺部濕羅音不明顯,體溫可不升高。主要症狀是口周發紫、呼吸困難、精神萎靡、少哭、不哭、拒不、嗆奶、口吐泡沫。輕度肺炎,在門診可以治療,吃點抗生素或打幾針青黴素就好了。重症肺炎必須住院治療。孩子在患病期間,一般食欲較差,吃得很少,可以靜脈點滴輸液來補充熱量。

預防新生兒肺炎要治療孕婦的感染性疾病;臨產時嚴密消毒避免接生時汙染。孩子出院接回家後,應盡量謝絕客人,尤其是患有呼吸道感染的人,一定避免進入小兒房內,產婦如患有呼吸道感染必須戴口罩接近孩子。

八、新生兒不愛患傳染病

新生兒期,在出生3~4周內,沒有合成免疫球蛋白抗體的能力,主要還是靠出生時,從母體得來的免疫球蛋白IgA、IgM、IgG,但IgA、IgM含量也很低,所以容易患細菌、病毒感染。但孩子在出生後的最初幾個月裏,對麻疹、風疹、猩紅熱、白喉等傳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抵抗力,這主要是靠從母體內獲得的有關球蛋白起作用。可是,從母體得來的免疫球蛋白量有限,加之各種生理功能還不完善,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差,因此,6個月後,從母體帶來的抗體完全消耗,而孩子自身免疫功能還不完善,那時孩子比以前更愛生病了。

九、新生兒黃疸怎樣處理

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2~3天,出現皮膚、白眼球和口腔黏膜發黃,有輕有重。一般在臉部和前胸較明顯,但手心和腳心不黃。出黃疸時,孩子沒有什麼不舒適的感覺,大便不發白,小便也不太黃。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不需要治療,一般在一周左右消退。雖然新生兒出現生理性黃疸是一種正常現象,但家長也要注意密切觀察。如果孩子黃疸出現得較早,黃疸較重,不能很快消退,可能是病理性黃疸。引起病理性黃疸的原因很多,需要及時請醫生檢查治療。

十、ABO溶血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