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新生兒吃的藥物,一定要經小兒科醫生開立處方,切忌自行到藥房配成藥。因為新生兒的肝腎功能發育還不完全,用藥若不精確,常會引起中毒。就算是皮膚的外用藥也不可用成人的。
在喂食新生兒藥粉時,因其味覺反射還未成熟,可將藥粉泡在溫水中溶化,以滴管或直接喂食,如果發生嗆咳應立即停止,並抱起嬰兒輕輕拍後背。有的父母會將藥粉混入牛奶中,這是不對的,因為兩者混合後,可能降低療效或出現凝結現象。
對於較大的嬰兒,請先分散他的注意力,可先喝口糖水,然後將和好藥的糖水喂進嘴裏,不要太猛,也不要將藥倒在舌麵上,否則嬰兒會因感到苦味而將藥液噴吐出來。
新生兒的保健
一、新生兒重病的常見症狀
(1)高熱或體溫不升,四肢發冷。
(2)水瀉,次數增多或帶膿血。
(3)黃疸加深。
(4)驚厥。
(5)大哭不止,聲嘶力竭。
(6)呼吸困難、急促。
(7)嚴重的嘔吐。
(8)食欲不振或拒哺。
(9)精神萎靡。
發生以上任何一項症狀,都應盡快去看醫生。
二、給新生兒使用維生素K
維生素K是治療和防治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最有效的方法。新生兒出血可以發生在出生後24小時至兩個月內,嬰兒出生時看不出異常,但隨後出現致命性顱內出血,常表現為麵色蒼白、抽搐、前囟飽滿、意識不清及休克等症狀。一般情況下,新生兒並不能發生出血,孕婦使用某些藥物,可能是出血的重要誘因,如魯米鈉、苯妥英鈉、利福平、異煙肼等可加快維生素K含量下降。再加上新生兒肝髒功能不全,利用維生素K合成凝血因子的本領也差,而且血管脆性大,容易破裂出血,這些都是新生兒容易出血的原因。
維生素K是參與血液凝固的重要成分,人體的血液有一套自我保護的凝固係統,主要包括13個凝血因子,其中有4個因子必須在維生素K的參與下才能在肝髒合成,因此,人體缺少維生素K就等於缺乏4種凝血因子,出血自然不可避免。
因此,母親懷孕時應選擇時機,盡可能不在懷孕期服用對胎兒有害的藥物,避免產傷、感染、缺氧等誘因,哺乳的母親應多吃些含維生素K豐富的食物,如菠菜、西紅柿、魚類,在提倡母乳喂養的同時,可給新生兒適當喂點牛奶,因為牛奶中的維生素K含量是人乳的4倍。
三、預防新生兒脫水熱
如果孩子出生後2~4天時,出現熱度升高,體溫達38~40℃,並伴有無原因煩躁、啼哭不已,體重減輕,尿量減少的情況,但其他情況良好,無感染中毒症狀,就要注意新生兒脫水熱的問題。
新生兒脫水熱主要是由於新生兒體內水分不足而引起發熱。造成這一原因的因素主要是:產婦坐月子中怕受涼,門窗關得很嚴,使環境氣溫過高;室溫高,給孩子穿、蓋過多,在高溫的情況下,小兒呼吸增快,呼出的水分增多,皮膚蒸發的水分也增多,從而加重脫水。另外,母親產後3~4天內,乳汁分泌量較少,不能滿足新生兒生理需要。這些都會造成新生兒體內水分大量丟失,使小兒發熱。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注意給新生兒補充適量的水分。可喂一些溫開水或5~10%的葡萄糖水液,每2小時一次,每次10~30毫升。如口服液體困難時,也可靜脈輸液補充5%葡萄糖液,加入總量1/5的生理鹽水。經過上述處理,熱度會隨即降至正常。
此病在預防上隻要注意給孩子補充水分,並給孩子以適當的保暖,不要給孩子造成一個高溫的環境就可以了。
四、新生兒也會患乳腺炎
新生兒的乳房是飽滿的,偶爾有乳汁樣液體分泌物流出,這是正常生理現象。這種現象是由於母親體內孕激素對新生兒產生刺激造成的,不用處理,以後會自然消失。
有的家長,對女嬰的乳頭進行擠壓,認為不擠出乳頭中的小硬物,會影響孩子成人後的哺乳。其實這是錯誤的認識。這種擠壓往往造成新生兒乳腺炎的發生。新生兒乳腺炎的症狀表現為乳房紅腫,有熱感,孩子感覺疼痛,逐漸出現局部化膿。還可以出現發熱、厭食、吐奶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