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產褥期保健(3)(3 / 3)

產婦睡前情緒應穩定,即要保持思想安靜,情緒平和,切忌憂慮、惱怒,因為怒則氣血上湧,情緒激動,煩躁不安,難於成寐。不僅惱怒,任何情誌的過激變化都會引起氣機失調,導致失眠。睡前一定要情緒穩定,不要興奮激動。

(2)要注意洗澡的學問

炎熱的夏季天氣悶熱,人體出汗較多,這對產褥期的產婦來說,更是難以忍受。

一些地方,尤其是農村,有產婦滿月後才能洗澡的習慣,這是錯誤的。產婦分娩時出血多,體力消耗大,身體相當疲勞,因此,在產褥期其肌體的自我調節機能與免疫功能大大降低,即抵抗力很差。此時,皮膚上沾染的細菌往往能進入產婦的肌體,可引起皮炎、乳腺炎、會陰部炎症等。產後皮膚排泄機能也很旺盛,出汗量多,此時如若及時洗澡,可使全身血液循環增加,加快新陳代謝,促使汗腺孔暢通,還可調節植物神經,恢複體力,解除肌體和神經的疲勞。可見,產婦更應講究個人衛生。一般來說,產婦(正常產)在產後24小時即可洗淋浴(最好第3天開始),但不宜洗盆浴。水溫在40℃左右。洗淋浴不影響子宮的複原,且可通過淋浴消除皮膚上感染的細菌和解除分娩過程中肌體的疲勞,使產婦精神舒暢,有助於體質的恢複。

同樣,其他季節也可洗澡,但要注意季節不同,洗澡的注意事項不同。如夏天不可貪涼用冷,否則產後觸冷,氣血凝滯,可致月經不調、身痛;冬天淋浴,浴室宜暖,浴水宜熱,但不要洗得大汗淋漓,因為汗多之陰傷之,這對於已經傷津耗氣的產婦更是雪上加霜,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產婦洗浴次數不可太多、比正常人要略少些;且浴畢宜進少許飲食,補充耗損的氣血。

(3)要注意口腔衛生

在人的口腔裏,正常情況下約有30多種細菌生長繁殖,是人體各器官中細菌最多的地方。正常人每毫升唾液中含菌量高達60億個以上,每克牙垢標本含菌量達2000億個,就連一般人的漱口水,每毫升含菌量也在50萬個左右。在口腔中常見的細菌有乳酸杆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這些細菌容易積存在牙齒表麵的凹陷部位(如咬合麵的窩溝或其他不易清潔的地方)。

當婦女妊娠後,由於體內激素的作用,牙齦的毛細血管處於擴張狀態,會出現充血、疼痛等症狀,就是“妊娠性牙齦炎”,這種牙齦炎一般要持續到分娩後一段時間。如果婦女在孕前患有牙病,這些症狀還會加重。產婦分娩以後,由於本身以及嬰兒生長的需要,除了一日3餐以外,大多還要增加幾頓點心,這樣甜食的攝入量必然比平時還要多。由於甜食會增加口腔內的酸度,再加上口腔本身的溫度、濕度適宜,於是更為細菌的生長繁殖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此時,若是忽視了口腔衛生,不但會產生令人生厭的口臭,而且極易患齲齒、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影響產婦今後的健康。由此可見,產婦更應搞好口腔衛生。

①做到飯後及時漱口。這樣不但能夠清除口腔內滯留的食物碎屑、牙垢,而且含漱本身對牙齒來說,猶如一種按摩,可增強牙齦組織的抗病能力。故每次進食完畢,應用溫水漱口10~15次。

②早晚要堅持刷牙。每次刷3分鍾,宜用溫熱水刷,避免冷水刺激,且裏外都要刷,用力不要過大、過猛。

③常叩齒好。可使產婦利用咀嚼運動所形成的生理刺激,提高牙齦本身的抗病能力。叩齒時,用力宜均勻,速度不要過快或過慢,上、下牙每天早晚各空咬50次左右。

需要指出的是,為了保障牙齒生長代謝對某些營養物質的特殊需要,防止牙齒鬆動,產婦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多吃含鈣、磷、鐵及維生素A、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

(4)要勞逸結合

產婦既不能臥床不動,也不宜過早、過量活動,不要久站,覺得稍累就躺下休息。由於產後腹肌、盆底肌、子宮韌帶鬆弛,若下床活動過早過多,勞動過早過量,則可導致子宮下垂、痔瘡、脫肛等疾患。一些老年婦女患痔瘡、子宮下垂,無不是在舊社會因分娩後得不到休息,勞累過度所致。而現代一些產婦,產後常久看電視,久聽自己喜歡的樂曲,或當見到自己的好友而久談。“久視傷血”,“話多傷氣”,“久聽傷神”,可見,一切過度的行為,超越自己體力所能承受範圍,均會造成身體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