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在經曆10餘小時的分娩過程後,往往已筋疲力盡,無暇顧及洗臉、刷牙,更不會去梳理頭發,看上去是“蓬頭垢麵”的。胎兒娩出後,腹內空空,感到饑餓,這時就應當好好進些飲食。一般在產後1~2小時即可進食。進食前應當把10餘小時積存下來的汙垢清洗幹淨,因此首先就要洗手、洗臉、刷牙、漱口,然後進食,以後則和正常人一樣,每天照常進行。不但要梳頭,而且還要時常清洗頭發,尤其在夏天,由於炎熱、多汗,頭發更應勤洗。但產後應注意的是:洗臉、刷牙、洗頭,最好都用溫水,水溫不要太高,以產婦不感到燙手,而覺得舒適為宜。
許多產婦,包括產科醫生在內,產後都和一般人一樣,每天照常洗臉、刷牙、梳頭,既不會牙痛,也沒有掉頭發,根本不存在帶來不良後果的問題,因此不必多慮。
十四、產後早期要下床活動
產婦如果原本身體健康,在恢複體力後,可於產後6~8小時坐起來,12小時後自己走到便所排便,次日便可隨意活動及行走。
早期下床活動,可以促進身心的恢複,並有利於子宮的複舊和惡露的排除,從而減少感染機會,促使身體早日複原。還可減少產褥期各種疾病的發生。例如,早期活動可以減少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使膀胱和排尿功能迅速恢複,減少泌尿係統的感染;促進腸道蠕動,加強胃腸道的功能以增進食欲,減少便秘的發生;並可促進盆底肌肉、筋膜緊張度的恢複等。
產後不要總是仰臥,要經常側臥及俯臥。這樣不但可以防止子宮後傾,且有利於產後惡露的排除。剖宮產的產婦術後平臥8小時後,可以翻身、側臥,術後24小時可以坐起,48小時後開始在床邊活動,並開始哺乳。剖宮術後,早期下床活動,可以減少術後腸粘連。但開始活動時間不宜過長,以免過度疲勞,可逐步增加活動量。至於下床活動的時間,要根據產婦身體情況,因人而異。對於那些體質較差,或難產手術後的產婦,不可勉強其過早下床活動,但是要把早期活動的好處告訴她們,使她們自己量力而為。
提倡早期下床活動,指的是輕微的床邊活動,並不是過早地進行體力活動,更不是過早地從事體力勞動,這樣才能防止發生陰道壁膨出或子宮脫垂。
十五、產婦住房要定時通風
科學地安排好產婦在產褥期的生活,將對產婦和嬰兒的健康帶來很大好處。如何度過產褥期,許多年來存在一些舊的習俗,其中有的很好,有的則很不科學,甚至有害健康,但至今仍在延續著,並被一些人所采用。產後的“捂月子”就是其中的一個。“捂月子”的內容包括:不管天氣如何炎熱,居室的門窗一定要緊閉;產婦要包紮頭巾,蓋棉被,穿長袖衣服、紮緊袖口和褲腿;不許擦身或洗澡,為的是“怕受風”。在農村則更為嚴重,常常在盛夏暑日也要把炕燒得熱熱的。這樣一來,產婦捂得全身長滿痱子,有時痱子化膿,形成皮炎。由於捂得厲害,體內的高熱不能散發,使體溫升高,反以為是受了風寒,發生感冒,而給予與防暑降溫相反的措施,即捂得更加厲害。
最後產婦幹熱、無汗、嘔吐、脈快、血壓下降、昏迷、體溫高達41~42℃,可因中暑而死亡,或者留下永久的疾患。因此要積極改正這個不好的習俗。
產後的居室一定要清潔舒適,空氣新鮮,定時通風換氣,夏天更要打開窗戶,以利通風,但要避免強大的對流風直吹,因涼風直吹,容易產生關節疼痛。室內溫度最好保持恒定,以20~22℃為宜,避免室溫過高,如果忽高忽低,易使產婦著涼,發生感冒。通風換氣時,室內溫度變化最好不超過2~3℃。夜間睡眠時,室溫可稍低。冬季取暖爐不可靠近母親和孩子。室內濕度以60~65%為宜,居室內應有充足的陽光。
產婦還要用溫水勤洗澡或擦身,但不要盆浴,以免汙水流入陰道內發生感染,要采用淋浴。應經常保持皮膚清潔和幹燥。夏天炎熱時床上可鋪涼席,也可扇扇子,或采取其它防暑降溫措施。
十六、產婦戶外活動
分娩順利的產婦為了促使身體早日複原,於產後8~12小時,就可以自己到廁所大小便,並在室內行走,活動,但應以不疲勞為度。如果是剖宮產但無合並症者,於產後第2天可以試著在室內行走,以後逐增加活動量。1周後如果天氣晴朗,可到戶外活動。在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曬曬太陽,會使精神愉快,心情舒暢。天氣不好如刮風或下雨,就不要出去了。應該注意的是不要著涼或過度疲勞,要量力而行,開始每天出屋1~2次,每次不超過半小時,以後再逐漸增加。
十七、產後恢複正常勞作的時間
分娩時胎兒通過產道,使骨盆底部的肌肉筋膜被牽拉而極度伸張,並向兩側分離,甚至發生斷裂,這樣就使整個盆底和外陰部與妊娠前相比,不但鬆弛,而且張力也較差。這些變化都要在產褥期間逐漸恢複。
一般在產後6周左右,盆底組織基本恢複正常,沒有完全恢複的,於6周後也不會再進一步改善,而且那時全身各器官及各個係統在妊娠期間的變化,也都基本恢複正常,所以一般在產後8周就可以恢複正常工作。接受難產或剖宮產手術的人,時間應當適當延長,於產後10周左右可以恢複正常勞動。從事重體力勞動者應再適當延長。就產後身體恢複情況而言,目前我國為照顧優生、優育及獨生子女,產後給予休假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