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曲寶琴:三個留學女兒的成長(1)(2 / 3)

女兒木蘭在房裏織布,聽說老爸要去打仗,著急了,一定要替爸爸去。可是國家不準女孩子去打仗,怎麼辦呢?木蘭就隻好女扮男裝……對詩歌的選擇,曲寶琴也總是盡量挑那些富有人情味,又和日常生活比較接近的題材,同時風格上也都是簡潔明朗的。

曲寶琴的經驗是:李白和杜甫的很多詩都是適合幼兒背誦的。但像李商隱那樣的詩,因為過於華麗、高古和晦澀,一般就不大合適。

現在的媽媽已不必為合適的教材傷腦筋了,書店裏出售按照各個年齡段分類的圖書。

但曲寶琴仍提請父母們注意:一是生字不能太多,否則難度太高,孩子就沒了興趣;二是要主題健康,明亮達觀。

除了要精心選擇教材外,還有一點就是要堅持。從兩歲到小學畢業,差不多有10年時間。這10年,就算一個星期背一首,那還可以背誦500多首呢。

專家感言:

中國古詩歌簡明的語言、美好的意境,非常適合鍛煉兒童的記憶力,而且這也為孩子長大後的修養和人格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3、要引導孩子坦蕩地做人

曲寶琴認為,做父母的時刻都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每一個負責任的父母都要適時地教育孩子從小就堂堂正正地做人,不為蠅頭小利所動,不走歪門邪道,要引導孩子成為正直、誠實的人。當然,父母要允許孩子犯錯誤,更要用明智的教育方法,很好地去糾正孩子的錯誤,引導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態。

曲寶琴常說,為父母的,切不可用自己的成見限製孩子的視野,不要擔心複雜會迷惑孩子。正確的做法是引領孩子盡量多地了解現實,大膽地讓孩子品嚐更多的人間辛苦,以此訓練孩子對紛紜的世界的辨識能力--有眼光欣賞,有氣量寬容,有理性自我更新。

曲寶琴三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是非常普通甚至是貧寒的,但這點並沒使她們成為庸俗的人。因為不是窮就一定要委瑣,低微就定要勢利的。

曲寶琴多年在外辦學,社會上的庸俗之風自然經曆了不少,但她對那些是很反感的,即使是萬不得已和孩子們說起,也以鄙夷和批判的態度,而決不向孩子們灌輸或暗示所謂為人處事之道的“厚黑學”。

2004年夏天,給曲寶琴英華女中建校園的工程隊多處未完工,並偷工減料,卻惡人先告狀,要和她打官司。曲寶琴覺得自己有理什麼也不怕,也沒找任何法律界的關係,隻是按照正常程序請了律師。

等大女兒天時回來,和老同學見麵,那同學正好在法院工作,就說起這件事。那同學先是告訴天時必須找人,要不多有理都白搭,然後主動說要幫著聯絡。

那同學第二天就打電話來,說安排好了,讓天時帶上5000塊錢,晚上到某某海鮮大酒店請負責案件的有關人士吃飯,吃完飯去桑拿、唱歌等。

天時和曲寶琴都很懵,也很氣,覺得好笑,就說算了。可是對方不依,說已經請了,不好推辭,就反反複複地催。最後天時火了,堅持不理,才算作罷。

2002年寒假,有人要租曲寶琴的舊房,她就讓三女兒天昭帶著去看房子。天昭回來後,很是生氣。

原來,那人見了天昭就閑聊,問及中學是哪裏畢業的,天昭就說附中。因為附中是省重點,那人第一個反應就是:“啊,你家有人啊!”他的意思就是指走了後門。天昭就解釋說,不是,是考的。那人就很詫異。

天昭後來感慨地說:啊,這人怎麼這樣惡臭,難道他忘了還有一種光明正大的途徑進取嗎?

曲寶琴總是教育孩子,靠自己的誠實和能力,可以避免委瑣,可以坦蕩光明地進取和生活。

而實際的情況,也確實是這樣:曲寶琴的三個孩子,至今她們的生活圈子是幹淨和亮堂的。

在曲寶琴看來,成人保持如此“潔癖”,是光彩的,應該爭取的;而在孩子們自己的世界裏,在諸如師生和同學之間的人際關係上,家長最好也不要鼓勵孩子做那些庸俗的事。她認為,友好順暢的人際關係當然是好的,但是如果因此耗費太多精力,弄得緊張兮兮,來風便是雨,就是非常不值得的。泰然處之、寵辱不驚的風度,正是人生最高的境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