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大自然中放飛孩子的想像
曲寶琴常說,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這裏有無窮無盡的知識。帶著孩子們來到大自然,孩子們會在自然中、實踐中學得更快、更有效、更紮實。讓他們麵對麵地去接觸事物,他們理解事物的速度會快20倍;對事物的真實理解躍入他們的頭腦,就像鐵屑奔向磁鐵一樣快。
曲寶琴的三個孩子的幼年都是在大草原上度過的。曲寶琴認為,草原生活雖然艱苦,但也有幸福的一麵。那裏天地廣闊,人際融合,社會汙染較少,非常有利於童心的發育和想像力的展開。
專家感言:
一個媽媽對孩子想像力的培育,可以從識字開始,在認字的時候加進一些故事性的解說,把孩子引導向更廣的圖像和感情世界。
比如講“牛”字,就可以這樣告訴孩子:“牛啊,生活在草原,草原是什麼樣的呢?
就是大片的草地望也望不到邊,這裏沒有樓房,沒有人家,長著綠茸茸的草,開著各色各樣的野花,有紅的、白的、紫的……花上有很多小蜜蜂在采蜜,草原上除了牛,還有馬啊、羊啊……”
曲寶琴說,一個善於教養孩子的媽媽,總要有孩童般的好奇心,要以自己的好奇心引發孩子的好奇心,以自己的想像帶動孩子的想像力。
在一個相親相愛的大自然的環境裏,孩子的想像力更能得到鬆綁和放飛。每年端午,正是北方草長鶯飛的好時節,曲寶琴總是不忘帶著她們到草甸子上采馬蘭、編花籃。
中午時分,她從手絹包裏取出點上胭脂的雞蛋,分給孩子們吃。她們追逐著驚飛了的蝴蝶和小鳥,高興地跳來跑去。
而此時,太陽正溫柔地照耀著大地,雪白的羊兒和矯健的馬兒就在周圍悠然地吃草。
這幅安詳而和諧的美妙圖畫,連同那久存於心底的溫柔情愫,在孩子們心中打開了無數道大門,引領她們通向更遠、更深、更廣的想像空間。
每當回憶起那段生活時,曲寶琴總是說,那真是美好的人生時刻。孩子是小鳥,而想像力就成為助飛的翅膀。其實何止是童年,想像力豐盈與否,也影響到一個成年人的視野和生活樂趣。
曲寶琴認為,對孩子來說,同自然親近有助於美好的人生。很早培養孩子熱愛自然的情感,這會使孩子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充滿純粹的興趣、專注的追求精神,擁有健康良好的幽默感。因此,她常常呼籲媽媽們:在你的孩子還小的時候,請千方百計地珍惜保護這塊想像的自留地吧,讓它水草豐茂,讓它與萬物共同吐納生息,讓這一階段的幸福成為人生最美的回憶,成為長大後克服人生的種種齟齷的動力,這個任務是艱巨而又重要的!
2、利用背誦古詩培養孩子的記憶力
曲寶琴相信人的記憶能力不是天生的,沒有誰天生就記憶好,都是依靠後天的培養,而且要靠訓練才能逐漸加速和延長記憶的持續時間。
她認為,培養孩子的記憶力,選擇優秀的教材是第一需要。作為培養提高記憶力的教材,必須同時兼具三大要素:它應該是能夠陶冶幼兒心靈的,同時還是使他們終生難忘的,此外還必須是容易被孩子所接受的,而古詩正兼備這三個要素。
古詩精煉而優美,它簡短,押韻,且朗朗上口,所以孩子很容易記住,此外它那優美深情的語言,對孩子一生的記憶都有很大的價值。
曲寶琴就在孩子兩歲以後開始教孩子背唐詩,還有少量的兒歌。沒有書,課本就是自己的腦子。
曲寶琴教孩子不是死記硬背,總試圖把詩歌講成一個故事,總結出一個主題來。
比如,李白的那首《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是關於離別和友誼故事的詩歌,曲寶琴就會講汪倫如何想結識名詩人李白,李白又怎樣盛情難卻,兩人怎樣在江邊告別……再比如,敘事長詩《木蘭辭》,孩子們在三歲前都能背得滾瓜爛熟。教的時候,曲寶琴把每一句話、每一段詩故事化、形象化,並用兒童能理解的口語講出來:
古時候有一戶人家,爸爸媽媽生了兩個女兒、一個小弟弟,在爸爸很老的時候,國家開始打仗了,要爸爸去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