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甘露:讓快樂伴隨孩子成才(3)(1 / 2)

甘露認為:現代的孩子生長在這樣一個經濟發達的社會裏,成長在幸福的家庭,從小不愁吃穿。隻要是孩子的合理需要,一般家庭都能夠滿足孩子。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因此,父母要培養孩子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作風。

勤儉節約應體現在生活中的一滴水和一分錢。例如,甘露帶孩子郊遊往往都帶上礦泉水,在外麵喝不完的礦泉水,甘露不會丟掉,而是帶回家繼續喝完,不會隨便浪費。甘露從小就跟女兒講種田的辛苦,一粒米的來之不易,並在家裏共同養成艱苦樸素的作風,穿著得體而不追求名牌。學校買校服、校鞋的時候,甘露會讓女兒多買一套,保證星期一到星期五都有校服穿,孩子自然不會想到替代服飾了。

另外,甘露買東西時主要考慮質量和使用價值,從來不去討論什麼牌子。因此,曉琳不會刻意追求名牌。從小學直至高中,她仍樂意穿奶奶給她補好的襪子和帶補丁的衣褲。甘露每次為她買襪子翻看衣櫃時,經常發現帶補丁的襪子也已經破損了。

在曉琳上五年級的一個假日裏,甘露一家人去深圳“青青世界”公園玩了一天。曉琳不僅學習了陶藝,還第一次見識了中國結。她深深地愛上了中國結,不僅買書學習如何編織,還買來五顏六色的編織線,對照書本自己動手編織了一個又一個漂亮的中國結,並送給親朋好友。

出國讀書後,女兒也帶上編織線,在一些特別的日子或活動中,編織了一個又一個精美的中國結,送給同學、外國朋友和老師。女兒送給別人或親人的禮物,往往親自動手做,不用花很多錢,但卻能讓人感受到是用心做出來的。

“青青世界”公園非常重視宣傳環保理念,有很多東西是用廢舊物做成的。甘露與女兒一起研究這些廢物利用的方法,如用廢木船做成的滑梯,用廢電風扇殼做成的歐式椅子,用廢光碟做成的龍。這些大大擴展了女兒的想像空間,增強了她的環保意識,讓她養成廢物利用的習慣。甘露生日的時候,女兒有好幾年都利用平時收集的東西,做了一份又一份精美的禮物送給甘露。看著女兒自己動手用心做出來的禮物,甘露很感動,既感動她的孝心,又為她的動手能力而高興。

曉琳知道一些名牌雪糕,甘露也隻是偶爾讓她嚐嚐,不會經常買給她。

雖然曉琳養成了不追求名牌及樂意穿補丁衣物的良好習慣,但她是女孩,甘露還必須培養她了解什麼是美,懂得穿衣如何搭配,顏色怎樣才協調,什麼場合應穿什麼類型的服裝,如何體現個人的個性與風格等等。

甘露會在一些恰當的場合,如逛商場、看演出、看電視、看照片和看畫冊時,與她討論服裝的搭配。甘露還寫了一篇《花花世界裏的樂趣--我的愛好之一:服裝剪裁》給女兒看並和她一起討論。

甘露有一個不隨便花錢的習慣。錢一定要用在有用的地方。曉琳的壓歲錢,從一開始就是她未來的學習基金。所有壓歲錢都由父母存起來,用來交學費,並用作旅遊和出國學習的費用。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為了讓曉琳學習理財,甘露認真地對她說:“媽媽每月給你零用錢。媽媽不幹預你的用途,但要求你把它如何使用記下來,建立一個賬本,目的是讓你學會管理自己的財物。”雖然隻有2元,但這確實是她真正開始擁有自己可支配的錢。

從此以後,女兒開始學著記賬。雖然手中的錢不多,但從記錄自己花錢的過程中逐步學會了理財。讀初中時每月的零用錢是50元,高中每月的零用錢是100元,她都記錄好並管理得很好。這為她出國後生活自理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盡管曉琳自己可以支配的錢不多,但她並不貪錢,每一次在馬路上撿到的錢都會主動交給學校。女兒出國後,仍保持著天天記賬,不亂花錢的好習慣。甘露去看她時,她還把賬本給甘露看。

2003年暑假,她把一年的賬本帶回家。出國一年來在英國的學費和生活費,加起來剛好折算為人民幣10萬元,加上近1萬元來回機票,即全部費用是人民幣11萬元(另得500英鎊獎學金)。

2004年的暑假,女兒又拿出賬本(已經用了三本賬本),計算了第二年學費和生活費。除了學校又給了500英鎊獎學金,打工掙了近150英鎊外,她的學費和生活費合計隻用了接近7000英鎊,相當於人民幣10萬元。這對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來說,算是相當節儉的了。

專家感言:

勤儉節約是傳統的美德,也是孩子成長成才必不可少的品質,讓孩子懂得節儉,讓孩子學會理財,是每個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

8、不要談網變色,引導孩子綠色上網

計算機網絡是20世紀發展最快的應用學科。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及時了解世界各方麵的信息。互聯網的應用縮短了時空,時刻為各行業提供大量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