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學前期(3~6歲)——孩子社交初奠定階段(1 / 3)

我們將3~6歲的孩子稱為學前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想象力非常豐富,他們經常把自己想象的一些事物當成真的,並很真切地告訴給父母。當父母發現這些時,又很痛心地發現自己的孩子會撒謊了,實際上這隻是他們很正常的一種現象而已。

3~6歲的孩子已經有了性別意識,他們會知道自己是女孩(男孩),開始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模式。這個時候,父母要寬容地對待孩子,以引導為主,在孩子撒謊、說粗話、打架時,父母要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懂得抓住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內心進行教育。

3~6歲的孩子又是一個從學前期過渡到小學期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父母還應做好一切協助孩子心理調整的過程,比如教育孩子團結其他的同學等等。

學前期孩子心理發育特征

學前期的孩子體格生長比以前要緩慢一些,並逐漸達到穩步增長的狀態。這個時期的孩子智力的發育更趨完善,求知欲望非常強烈,他們可以做一些負責的動作,還學會了照顧自己。父母應根據學前期孩子的心理發育特征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從小培養優良的品質,養成良好的衛生、學習和勞動習慣,為入學做好準備。

記得看過這樣一則故事:一名5歲的女孩在父母不在的時候,在自家的廚房裏煮開水,一不小心把自己的手燙傷了。女孩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於是抓起了電話問正在工作的媽媽:“媽媽,我該怎麼辦?”

若幹年後,當女孩成長為一名女孩的母親的時候,她的小女兒和她一樣出現受傷狀況的時候,並沒有打電話問媽媽,而是迅速地做出了反映,進行了一係列安全而恰當的處理。事後女兒回憶到,她自然的知道怎麼做,雖然沒有受過訓練。當父母無條件地給予孩子太多照顧的時候,孩子的依賴性就變強了。同樣是5歲的女孩,後者比前者的應變能力及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要強出很多。

作為孩子的父母,該如何嗬護學齡前孩子隨時會出現的心理狀況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學齡前的孩子在家裏接受的教育應屬於兒童啟蒙教育,這些教育對他們一生中的學習及獲得知識的能力、勞動技能的水平都極為重要。因此,有條件的家庭都應該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去接受係統的啟蒙教育,並使其由家庭生活轉入集體、夥伴生活,該時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時期。

其次,這個時候的孩子容易接受暗示,把想象當為現實,許諾過的事情可以不執行。而專家告訴我們,幼兒的心理發展與大腦的發育密切相關,不同心理特征的發展也是不平衡的,例如言語的發展在2~3歲時最快,要抓住這個關鍵時期進行培養、訓練。過了這段時間即使花了相同的精力教育、訓練卻得不到應有的效果,這就所謂“關鍵時期”動作的發育,思維的發展也是如此。隻有抓住了“關鍵時期”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對孩子正常的心理狀況父母應給予接受,並適時引導,而對於孩子的異常心理表現,則應引起重視,必要的時候應帶孩子去找兒童心理專家,幫助孩子消除心理障礙。

那麼,3~6歲的孩子往往會出現什麼樣的心理異常現象呢?

咬指甲

這是孩子中非常常見的一種不良行為,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有可能會發生,隻是他們的程度輕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溝炎。另外,愛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等問題。

這種現象大多是因為孩子的好奇心強,心情浮躁引起的。

還有的孩子喜歡吮吸手指,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消失。如不消失,則是一種不良的行為偏差。

口吃

這是指孩子說話時言語中斷、重複、不流暢的狀態,這是兒童期常見的語言障礙。約有半數兒童的口吃病在5歲前發生。

這種現象是因為孩子口頭語言出現較同齡正常孩子遲緩,發展也比正常孩子緩慢。一般認為,18個月不會講字詞,30個月不會講短句者均屬於言語發育延遲。

選擇性緘默症

這是指已獲得語言能力的孩子,因為精神因素的影響,在某些特定場合保持沉默不語。如在學校裏不講話,但在家裏講話。這種心理問題多在孩子3~5歲時發生。

遺尿症

這是指5歲以上的孩子還不能自己控製排尿,夜間經常尿濕床鋪,白天有時也尿濕褲子。這種情況多見於5~10歲的兒童,男孩多於女孩。

抽動症

這指局限於身體某一部位的一組肌肉或兩組肌肉出現抽動。表現為眨眼、擠眉、皺額、咂嘴、伸脖、搖頭、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見於5歲以上的兒童,男孩多於女孩。

入睡困難

這指孩子在臨睡時不願上床睡覺,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而在床上不停地翻動,或反複地要求父母給他講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強入睡。

夜驚

這是指孩子在睡眠中突然驚醒,瞪眼坐起,驚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氣急、出汗等症狀,多半發生在入睡後2小時內,醒後不能回憶。這種情形以5~7歲的孩子最為常見。

睡行症

這是指孩子睡眠中突然睜眼,坐起凝視,下床走動的一種病症。多半發生在睡後2小時內,醒後不能回憶。見於任何年齡的孩子,多見於5~12歲兒童。

夢魘

這是指孩子從噩夢中驚醒,能生動地回憶夢裏的內容,使孩子處於極度緊張焦慮狀態的一種睡眠障礙。這種情形多發生在後半夜,多見於學齡前兒童。

偏食

這是一種不良的進食行為,指孩子不喜歡或不吃某一種食物或某一些食物。偏食在兒童中很常見,在城市兒童中所占比例較高。

拔毛癖

這是是指兒童時期的孩子出現的經常無緣無故地拔自己的頭發、眉毛、體毛的不良行為。拔毛癖多見於4~5歲以上的孩子。

攻擊行為

這是指孩子因為欲望得不到滿足,而采取的傷害他人、毀壞物品的行為。兒童攻擊行為常表現為打人、罵人、推人、踢人、搶別人的東西(或玩具)等。兒童的攻擊行為一般在3~6歲出現第一個高峰,10~11歲出現第二個高峰。總體來說,攻擊方式可分為暴力攻擊和語言攻擊兩大類,男孩以暴力攻擊居多,女孩以語言攻擊居多。

退縮行為

這是指孩子膽小、害羞、孤獨、不敢到陌生環境中去,不願意與小朋友們玩的不良行為。這種孩子對新事物不感興趣,缺乏好奇心。

依賴行為

這是指孩子對父母過分依賴,並出現與年齡不相符的一種不良行為。這種兒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發生焦慮或抑鬱。

分離性焦慮

這是指6歲以下的兒童,在與家人,尤其是母親分離時,出現的極度焦慮反應。男孩女孩均可得病,與患兒的個性弱點和對母親的過分依戀有關。

神經性尿頻

這是指孩子每天的排尿次數明顯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規正常的一種心理疾病。每天排尿次數可以從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時10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時僅幾滴。這種症狀以4~5歲的兒童為多見。

神經性嘔吐

這是指一種反複的餐後嘔吐,但不影響食欲、體重的兒童心理疾病。這類孩子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強,往往在明顯的心理因素作用下發病,以女孩為多見。

性識別障礙

這是指兒童對自身性別的認識與自己真實的解剖性別相反的一種心理疾病,如男性行為特征像女性,或持續否認自己具有男性特征。這種症狀多見於3歲以上的兒童。

孤獨症

這是一類以嚴重孤獨,缺乏情感反應,語言發育障礙,刻板重複動作和對環境奇特反應為特征的兒童疾病,多見於男孩。

“專家提醒”

孩子的身心發展產生障礙或心理發育發生偏離,如持續時間過長就會成為心理疾病,使孩子出現病態行為,如自閉症、情緒障礙、共生精神病等。幼兒期心理問題發生的比例雖不算高,但近年有加劇擴大的趨勢。由於孩子小,心理異常的外部反映不一定十分明顯,加之他們又不善於用語言清楚地表達心理感受,因此很容易被成人忽略。如不能得到及早地鑒別診斷和有效治療,對孩子心理發展的影響是較大的,父母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對心理異常的孩子多給他們一些愛,是最好的治療方式。父母之愛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之一,它不僅會樹立孩子的信心、自尊心,提高孩子麵對生活的勇氣與決心,而且它本身也使父母具有強大的力量,尤其是在麵對危險的時候。所以,請珍惜你成為父母的機會,並且努力地愛你的孩子。

學前期女孩的教育方式

女孩的性格與男孩的不同,在這個時期逐漸體現出來。女孩子從3~4歲起,在理解力、堅定性和目的性等方麵都超過同齡男孩子。所以,女孩子較少為生理缺陷而遭受挫折,能更快地克服驚慌。

女孩開始以媽媽為自己的偶像,如果當媽媽的能鼓勵女兒去參加許多活動來開發她的極限能力,並且自己也去這樣做,她就能培養出一個既自信,又健壯的女兒來。但是,如果當母親的過分擔心自己的女子氣質,或者擔心自己對男人沒有吸引力,她就可能過分重視女兒的女子氣質。如果她隻給女兒布娃娃和炊具玩,並且總是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她就會使孩子曲解女性的特點。因此,這個時期的父母應開始重視對女兒的教育方式。

從心理角度分析,女孩子和父母建立起積極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這個時期的父母不理女兒、輕視女人,或拒絕和女兒一起玩,比如不讓她參加野營、釣魚等活動,她就可能產生自卑感,並進一步養成老古董性格。其實,小女孩想要玩具汽車,小男孩想要布娃娃都很正常,而且完全可以給他們買這種玩具。不論男孩子還是女孩子,如果他們想穿不分性別的衣服,或者女孩子喜歡穿禮服,那就讓她穿好了,不會有什麼壞處。

有關專家研究發現,有些女孩子就像她們的父親,她們有的喜歡養鳥,有的成為免疫學家,而她們的母親並沒有這種興趣。所以,孩子的愛好問題隻存在著程度上、興趣上或者對事物的看法上的差別。從這個意義上講,每個人都在某個方麵或者某種程度上存在著異性的特點。這樣能使她們長大以後理解異性,並且具有更豐富、更容易變通的個性。在整體上講,這種行為也有益於社會,因為它能使人對各種職業有一個綜合的看法。

在對女孩進行具體教育的過程中,最讓父母感到尷尬和難以理解的是女孩早熟的現象。對於一名還處於學前期的孩子,說早熟可能有點早,但是確實有這種現象。性早熟是指孩子性成熟的開始年齡明顯提前,女孩性早熟是指在8歲以前出現第二性征,如乳房發育,陰毛、腋毛出現,月經來潮。月經初潮有時可先於乳房發育。性早熟同時伴隨身體的發育和生長加速,使身體增高和肌肉發育加快,骨骼提前閉合以及較早的生長停止。

雖然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的營養水平也提高了,但是性早熟的出現往往會影響孩子的發育。這一類孩子很早建立了下丘腦-垂體-卵巢的功能,可以有排卵的月經周期,且有生育能力。性發育過程按正常青春期的順序進行,隻不過是開始得早,發育得快而已。

從醫學角度看目前還不清楚孩子性早熟的具體原因,其中多數孩子可能是由於下丘腦-垂體提前分泌促性腺激素,在其刺激下,卵巢、卵泡提前發育成熟,使月經來潮,並分泌雌激素,造成乳房及生殖器官發育。少數孩子由於腦部有疾病,如腦炎後、先天性腦畸形、頭部損傷、顱內腫瘤等,破壞了正常的抑製促性腺激素分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