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發展的動力,隻有勇於創新,才能使自己不斷打破舊的束縛,得到思想的解放,使自己的潛能得到無限製的發揮,從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成功的人必是勇於創新的人
名人名言
光看別人臉色行事,把自己束縛起來的人,就不能突飛猛進,尤其是不可能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年代裏生存下去,就會掉隊。
——本田宗一郎
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持續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創新是熔責任、勇氣、方法、態度、精神於一爐的實踐。概括地說,就是繼承前人,又不因循守舊;借鑒別人,又有所獨創;努力做到觀察形勢有新視角,推進工作有新思路,解決問題有新辦法,使各個方麵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隻有從實際出發,大膽開拓,勇於創新,才能打破舊模式,才能推動社會向前發展。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是一個勇於創新、自強不息的人,發明是他永不停歇的事業。由於他的不斷開拓和創新,愛迪生一生有近2000項創造發明,被人們看作勤奮和天才的象征,企業家成功的象征。
是的,有人說沒有愛迪生就沒有美國,他不僅把光明帶給美國,而且也把光明送給了世界。美國今天如此強大,愛迪生功不可沒。
他一生有60年是在實驗室和工廠裏度過的,平均每15天就有一項發明,被人們譽為“科學界的拿破侖”。
在他葬禮的那天晚上,為了悼念他,全美國的電燈關閉一分鍾,刹那間,全美國陷入一片黑暗。
故事一:摩擦生電
有一天,愛迪生讀到富蘭克林在電學方麵的發現,便弄來兩隻大雄貓,用根銅絲把兩隻貓尾巴拴在一起,用力在貓脊背上狠命揉搓,想做摩擦生電的實驗。沒想到實驗不成功,反而被貓狠狠地撓了幾下。
故事二:飛的實驗
愛迪生找來一大包沸騰散(一種瀉藥,愛迪生認為沸騰了就能冒出氣體),對鄰居家的孩子奧池說:“你把這藥吃了,肚子裏就會充滿氣體,你就會像氣球那樣飛起來。”奧池很信服地就把藥吃了下去。不料奧池不但沒有飛,反而矮了半截,嘴皮抽搐,捂著肚子直叫痛。
愛迪生真可謂是個大膽實驗的高手!什麼事他都要親自試驗一番,多有趣的愛迪生啊!我們在平日的生活中不是學習故事中的愛迪生,而是應該學習他不恥下問,保持一顆可愛的童心,勇於創新的精神。
崇尚真理,追求真理,是我們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而不斷開拓,勇於創新,則是追求真理的內在要求。我們要健康成長,就必須努力使自己成為那種追求真理、勇於創新的人,這樣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在實踐中,我們雖然取得了一點成績,但還要廣泛地學習前人的科學經驗,我們既要站在巨人的肩上,又不能迷信權威,人雲亦雲。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要勤動腦、勤動手,敢於想、敢於做,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學會了創新,就牢牢地抓住了開啟新世界大門的鑰匙,隻要敲開了創新之門,就會像魯迅先生說的一樣,這個時代就是屬於我們的!
品質點睛:
創新會給生活增添一份不平凡的色彩,這是每一個青年人所必需的。如果能夠打破常規,完全自由進行創作,其成績往往會是驚人的。
墨守成規永遠不會有新發現
名人名言
不創新,就要滅亡。
——彼德斯
一艘遠洋海輪在一次航行中不幸觸礁,沉沒在汪洋大海裏,幸存下來的船員拚死登上一座孤島。
接下來的情形更加糟糕,島上除了石頭還是石頭,沒有任何可以用來充饑的東西。更為可怕的是,在烈日的暴曬下,每個人都口渴難忍,水成了最寶貴的東西。
盡管四周都是水,可誰都知道那是海水,海水又苦又鹹,根本不能用來解渴。
他們唯一的生存希望就是等到下雨或有過往船隻發現他們。但是沒有任何船隻經過這個寂靜的海島,也沒有下雨的跡象,除了海水還是海水。
漸漸地,這些船員支撐不下去了。
當最後一名船員快要渴死的時候,他實在忍受不住了,咕咚咕咚地喝了一肚子海水。
船員喝完海水,一點兒也感覺不出海水的苦澀味,相反覺得這海水十分甘甜,非常解渴。他心想,也許這是自己的幻覺吧。他靜靜地躺在島上,等待死神的降臨。
可是過了很長時間,他一點兒也沒有不舒服的感覺。船員非常奇怪,於是他每天靠喝海水度日,終於等來了救援的船隻。
後來,人們化驗這裏的海水時才發現,由於有地下泉水的不斷翻湧,這兒的海水實際上是可以飲用的。
人有時候就是這樣,習慣把大家約定俗成的東西看成是必須遵循的真理,往往不敢懷疑權威,懷疑自己的經驗。如果那位幸存下來的船員不懂得去嚐試,那麼他肯定也會渴死。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就應該突破這種約束,放開思想,放手去做。
事物的生命力取決於事物內在的性質與時代的適應性,最新鮮的事物也隻有不斷自我更新,補充其新鮮血液,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反之,任何事物因循守舊,墨守成規,不思進取,必定與現實產生距離,被世人所取笑。《刻舟求劍》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個寓言故事。
從前,一個楚國人坐船過河時,不小心把他的劍掉入了水中。他馬上在船上做了個記號。“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他說。船停下來後,他就根據船上的記號跳入水中尋找他的劍。船在移動但他的劍並沒有。用這種方式來找劍,最終隻能以失敗告終。
以江水為參照物,劍是靜止的,船是運動的,“刻舟”之後的船離劍越來越遠,所以那人是找不到劍的。刻舟求劍這種人在現實生活中似乎並不多見,甚至可以說,這樣的人近乎沒有,然而,做出類似“刻舟求劍”這種蠢事的人卻並不少,比如那些反對革新,墨守成規,不知變通的人其實就是這樣的人。所以,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隨客觀事物的變化而變化,不能墨守成規、因循守舊。
在教育的基礎階段,青少年應該致力於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設法點燃心中的創新火花,勇於發現新事物,提出新見解,解決新問題,從而逐步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
品質點睛:
人們往往過於相信自己的經驗,正是這樣一成不變的思維,才使得人們有時犯下難以彌補的錯誤。隻有創新,你才可能有新的收獲。
廣博的知識是創新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