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外的責任帶來額外的收獲
名人名言
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你才能磨煉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識而進入更高的境界。
——林肯
我們往往願意承擔自己應負的責任,並能做到盡職盡責,卻不願承擔額外的責任。然而,一個人的付出和收獲密切相連,不承擔責任,就沒有收獲,承擔了部分責任就有部分收獲,承擔更多的責任,才會有更多的收獲。如果一個人想取得別人意料之外的成就,那他就要承擔更多額外的責任。
現任中國駐納米比亞大使的任小萍,在大學畢業那年,被分到英國大使館做接線員。
在很多人眼裏,接線員是一個很沒出息的工作,然而就在這個普通的工作崗位上,任小萍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她把使館所有人的名字、電話、工作範圍甚至連他們家屬的名字都背得滾瓜爛熟。當有些打電話的人不知道該找誰時,她就會多問,盡量幫他(她)準確地找到要找的人。慢慢地,使館人員有事外出時並不告訴他們的翻譯,隻是給她打電話,告訴她誰會來電話,請轉告什麼,等等。不久,有很多公事、私事也開始委托她通知,使她成了全麵負責的留言點、大秘書。
有一天,大使竟然跑到電話間,笑眯眯地表揚她,這可是一件破天荒的事。結果沒多久,她就因工作出色而被破格調去給英國某大報記者處做翻譯。
該報的首席記者是個名氣很大的老太太,得過戰地勳章,授過勳爵,本事大,脾氣更大,甚至把前任翻譯給趕跑了。剛開始時,她也不接受任小萍,看不上她的資曆,後來才勉強同意一試。結果一年後,老太太逢人就說:“我的翻譯比你的好上10倍。”之後,工作出色的任小萍又被破格調到美國駐華聯絡處,她幹得同樣出色,不久即獲外交部嘉獎。
接線員的分內職責並不包括知道工作人員家屬的名字,也不包括被委托的那些“私事”,這些都是額外的事情。擔任小萍女士承擔起了這些額外的責任,並把小事當做大事負責。她獲得了大家的信賴,也獲得了進步的機會。
成功學的創始人拿破侖·希爾曾聘用一位年輕的小姐當助手。助手的主要工作就是替他拆閱、分類及回複他的大部分私人信件,有時也聽拿破侖·希爾口述,記錄信的內容。
有一天,拿破侖·希爾口述了下麵這句格言:“記住,你唯一的限製就是你自己腦海中所設立的那個限製。”當女助手把打好的信件交還給拿破侖·希爾時,她說:“你的格言使我得到了啟示,對你、我都很有價值。”
對此,拿破侖·希爾並沒有怎麼在意,但對女助手就不一樣了。從那天起,她把這句格言深深地刻在了自己的心裏,並付諸行動。她開始比一般的速記員提早來到辦公室,而且在用完晚餐後又回到辦公室,從事不是她分內而且也沒有報酬的工作。
她開始研究拿破侖·希爾的寫作風格,不等口述,直接把寫好的回信送到拿破侖·希爾的辦公室來。由於她的用心,這些信回複得跟拿破侖·希爾自己所寫的一樣好,有時甚至更好。
她一直保持著這個習慣,直到拿破侖·希爾的私人秘書辭職為止。當拿破侖·希爾想找人來補這位男秘書的空缺時,他很自然地想到這位小姐。實際上,在拿破侖·希爾還未正式給她這項職位之前,她已經主動地接手了秘書的工作。
這位年輕小姐的辦事效率太高了,因此也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很多更好的職位對她虛位以待。對這件事拿破侖·希爾實在是束手無策,因為她變得對拿破侖·希爾極有價值,她的價值還不止於她的工作,更在於她的進取心和愉快的精神,她給公司帶來了和諧和美好。因此,拿破侖·希爾不能冒失去她的風險,不得不多次提高她的薪水,她的傭金達到她當初當一名助手的四倍。
對於這位年輕的助手來說,把拿破侖·希爾的話記下來,整理好,然後交給他或者幫他發出去也就完成了她的分內工作,但她的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她能透過簡單的話語理解其中蘊涵的道理,她把她原來腦海中分內、分外責任的限製打破了,並立即承擔了一些額外的責任,從而收獲了額外的成就。
在我們當前的責任之外,還有很多可學習的事情,有很多可以讓我們有所收獲的事情,與這些事情同時存在的是責任。如果我們不去主動承擔這些額外的責任,無形中我們就失去了好多讓自己受益的資源和發展的時機。
品質點睛:
承擔責任的大小與收獲基本成正比。如果隻是敷衍了事,連最基本的職責也懶得承擔,便隻能得到敷衍了事的報酬;如果做到盡職盡責,可獲得豐厚的報酬;如果在盡職盡責的基礎上敢於承擔更多額外的責任,那麼就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責任麵前,行動比語言更有力量
名人名言
聰明人永遠不會坐在那裏為他們的損失而哀歎,卻情願去尋找辦法來彌補他們的損失。
——莎士比亞
人無完人,人人都會犯錯,但犯錯之後的表現,人與人之間有很大差別。有的人不承認錯誤,結果失信於人;有的人隻是簡單地說聲道歉,就認為是承擔了責任;有少數人會在道歉後采取行動盡力彌補自己的過失。比起語言的道歉,盡力彌補過失的行動,會讓人感受到更強的責任心和誠意。
隻表達歉意,人們可以原諒這個人的過失,但是沒有抹掉“這個人容易犯錯誤”或者“這個人做事不太認真”的印象,如果要徹底抹去這個印象,就要在真誠認錯之後,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你沒有敷衍了事,你確實對此負責。
高橋敷先生是日本著名學者,他寫過一本書,書名叫《醜陋的日本人》,在書中他記述了這樣一則故事:
在秘魯一所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期間,高橋敷先生曾與一對美國夫婦比鄰而居。有一天,這對美國夫婦的兒子不小心把足球踢到高橋敷先生的門窗上,打破了一塊玻璃。發生這樣的事情,按東方人的習慣,估計那對美國夫婦會很快登門道歉。但相反,那對美國夫婦在兒子闖禍後,根本沒有理會。第二天一大早,是那個孩子自己打了出租車,送來了一塊玻璃,並彬彬有禮地說:“叔叔,昨天不小心打碎了您家的玻璃,因為商店關門,所以沒能及時地賠償,希望你原諒我的過失。”小男孩的行為大大出乎高橋敷夫婦的意料,他們喜出望外,款待孩子吃了早飯,還送上一袋日本糖果。
這孩子為了賠償這塊玻璃,幾乎花光了自己所有的零花錢,但他得到的是寶貴的人生教訓:用行為彌補過失,會得到別人更大的信任。
行動比語言更有力量,道歉不一定能讓人相信你確實已認識到了錯誤,真心想承擔責任。而行動,不管力度大小,它都已在向當事者說:我要負起責任,而且已經在負。
一件發生在一位普通中學生身上的事情也向我們證實了行動的力量,這位同學的所作所為讓我們相信他對過失勇於負責的誠意。
為了學習英語,學校出資建成了校園英語廣播站,並組織大家集體購買耳機收聽。學校要求由每班的學習委員負責收錢和買耳機。當高一三班的學習委員把全班同學的耳機買回來後,在教室裏清點時,大家發現電池少了一排,估計是別的班誤拿了,至於是哪個班,當時人多,也沒法去查。學習委員當即說:“這是我的錯,我要負責。”說完就走出了教室。不一會兒,學習委員回來了,手裏拿著一排另一個品牌的電池。同學們頓時明白了是學習委員自己出錢買齊了電池,班長對學習委員說:“你又不是故意出錯的,買電池的錢可以花班費,怎能花自己的錢。”當時學習委員很認真地說:“這是我個人造成的損失,怎麼能用集體的錢來賠償呢?”
如果學習委員僅僅是道歉,說是我的責任,而沒有用行動來彌補,相信沒有人會對此有過多的譴責,因為他的確不是故意出錯的。但是有多少過失是人故意造成的呢?如果有了過失,隻說聲“我不是故意的”,並不去彌補,那麼損失永遠存在。從這位學習委員的言行中,我們能感受到一種力量,那就是對過失負責到底的勇氣,他的行為彰顯了他這種高貴的品質。
林肯自小喜歡讀書,但因小時家庭貧窮,隻能借書來讀。有一天,林肯在鄰居家裏發現了一本《華盛頓傳》,這令他非常興奮,他請求鄰居借他一讀,並保證讀完馬上送還。鄰居答應了,林肯拿著書回到家就廢寢忘食地讀起來,一直看到半夜才戀戀不舍地放下書,回屋去睡覺。那夜下了場雨。林肯醒來時才發現擱在外麵的書被雨淋濕了。這下怎麼和鄰居交代呢?他慌忙跑去告訴母親,母親說:“如果是你所崇拜的喬治·華盛頓遇到這種情形,他會怎麼做?”林肯恍然大悟:“我知道了,我要像華盛頓錯砍櫻桃樹那樣,勇敢向對方認錯、道歉!”於是,他到鄰居家,向鄰居誠懇地道歉,並主動要求做三天雜工,以工資作為賠償。在幹活期間,林肯抽出時間看完了那本書。鄰居被他的行為深深感動,最後把《華盛頓傳》送給了林肯。
用行動盡力彌補過失,勝過最為華麗的道歉語言。因為在采取行動的那一刻,他就已經向別人展示他確實要真正負責的誠意,再也沒有比這更好的方式。
品質點睛:
真正有責任心的人對於自己過失的負責並不僅限於思想上認識到和語言上的承當,他強烈的責任心使他對自己造成的損失深感不安,他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彌補,使損失減少到最小。這樣的人才是一個真正有責任感的人,是一個值得他人信賴和敬重的人。
我的人生,所以我來負責
名人名言
承受個人生命責任的意願即是自尊自重的泉源。
——珍·迪迪安
在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我們不能選擇,像生養我們的父母、家庭、家鄉和死亡。同時我們可以選擇的事情也有很多,如看書,學習、工作、做人等等。幼時我們的一切生活幾乎都需要依賴父母、家庭;懂事後我們有了自立能力,就有了選擇權,同時也就有了責任,我們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我們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而且隻是我們自己為此負責。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都隻有一次,如果這唯一的一次人生虛度了,沒有任何人可以幫我們再重新選擇一次。一個人的生命過程隻是他自己的體驗,所以隻能由他自己來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