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勇於負責 責任感是成長的動力(1 / 3)

在所有人類的品質中,是責任感促進了個人的成長,又進一步推動了人類的發展。相反,沒有責任感的人做不好任何事情。成功者懂得責任的含義,他們的一生都活在責任裏。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會毫不猶豫地擔起自己應負的責任,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對社會負責,從而獲得人生和事業的輝煌。隻要真正理解責任的含義,每個人都可以不斷成長,日趨成熟,並成為一個真正的成功者。

責任感伴人走向成熟

名人名言

責任趨向於有能力擔當的人。

——艾爾伯·哈柏德

生命成長是自然賦予人的力量,心智成熟則是人類不懈追求的目標。

當一個人成長到某一生命階段,具有了某種能力時,就要承擔一定的責任,這是生命為成熟付出的代價。而當一個人在應該承擔責任時,就完全地承擔起了責任,這樣的人就是一個完整的人,是一個心智成熟的人。

責任感是人勇於承擔責任的前提,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既知道自己有什麼責任,也知道如何去負起責任。隻有知道自己的責任及如何負起責任,才能正確地履行責任。

責任感是一種特殊的“營養”,它能幫助一個人長大成熟,讓人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該怎樣去做以及什麼樣的事情不可以去做。

有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名叫安妮·蘭伯特的美國人告訴大家,她是在對自己的生活有了責任感之後成熟起來的:

我13歲生日那一天,是我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媽媽把我叫進她的房間,“安妮,我想和你談談。”媽媽拍了拍身邊的床鋪說,“我用了12年的時間來培養你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你覺得自己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了嗎?今天是你的13歲生日,從今以後你就不再是小孩子了,生活是你開始自己拿主意的時候了。從現在起,你自己的規矩自己定。什麼時候起床,什麼時候睡覺,什麼時候寫作業,和哪些人交朋友,這些都由你自己決定。”

“我不明白。你生我的氣了嗎?我做錯了什麼嗎?”我問道。

媽媽伸出手摟住我的肩膀:“每個人遲早都要自己做主。很多被父母嚴格管教的年輕人,往往在他們離開大學、沒人給他們指導的時候犯下了可怕的錯誤,有些甚至毀了自己的一生。所以我要早一點給你自由。”

我目瞪口呆地盯著她,各種念頭一起閃過腦海:那麼,我隨便多晚回家都可以;能夠自由參加各種聚會;沒有人再催促我寫作業……這簡直棒極了!

媽媽站起來:“記住,這是一種責任。家裏人都在看著你。而隻有你一個人為自己的過錯負責。”她說著用力抱了抱我,“別忘了,我一直在你身邊。任何時候,如果你需要,我會隨時幫助你。”

完美的談話就這樣結束了。同以往一樣,這個生日是與家人一起度過的,有蛋糕,有冰激淩,還有禮物,而母女間的這次談話卻是我收到的最有意義的生日禮物。

從那一天起,我對自己的生活有了強烈的責任感,我在享受自由的時候,始終忘不了母親的那句話——隻有你一個人為自己的過錯負責。在這之後的數年間,我做過不少錯事,但為自己的過錯負責的責任感使我迅速成熟起來。

有了責任感,是一個人開始成熟的標誌。人總是會慢慢長大,親人、朋友、老師會告訴我們怎樣做人,怎樣成功,但任何行動的落實者都隻能是我們自己,任何行動的落實都在於我們有沒有責任感。

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勇於負責,一個勇於負責的人就是成熟的人。

有位記者在瑞士訪問期間碰到了一件感人的事情:

有一次,我正在使用訪問地的一個洗手間,突然聽到隔壁小間裏發出一種奇特的響聲。由於這響聲時間過長,而且也過於奇特,因此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通過小門的縫隙向裏探望。這一看使我驚歎不已。原來,小間裏一個隻有七八歲的小男孩正在修理馬桶的衝刷設備。

我上前詢問才知道,是這個小男孩上完廁所後,因為衝刷設備出了問題,沒有把髒東西衝下去,因此他就一個人蹲在那裏,千方百計地想修複它。而他的父母、老師當時並不在身邊。

這件事令我非常感動:一個隻有七八歲的小男孩,竟然有如此強烈的責任感。

故事中的小男孩雖然隻有七八歲,但他的所作所為看起來比一個成人還高尚、還成熟。與此相反的是,在我們身邊,有的人可能已經二三十歲,已到成人的年紀,仍不具備這樣負責的品質,不僅如此,連對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未來也沒有責任感,這樣的人是不成熟的人,是心理非常幼稚的人。

值得稱讚的是,在我們周圍,有很多同學家庭貧苦,但能夠坦然麵對,沒有被困難嚇倒,說明這些同學有了責任感;有很多同學,家庭富裕,但沒有把這種富裕當成一種驕傲和資本,當成安樂窩,而是同其他普通同學一樣,能夠適應新的環境,自強不息,說明他們有了責任感。有的同學已明白自己的責任就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就是要孝敬父母,就是要愛護集體,這就表明這些同學都有了責任感。有了責任感,人才能更快地成長、進步並逐漸成熟。

品質點睛:責任心是衡量一個人成熟與否的重要標準。一個具有責任感並勇於負責的人,不論年齡大小都是一個成熟的人;而一個缺乏責任心的人,喜歡推卸責任,在遇到困難時,就隻會哀歎自己的不幸,抱怨生活的不公。這樣的人即使已經年老,也不是完整成熟的人。

責任感是成功的動力

名人名言

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

——列夫·托爾斯泰

天賦人權的同時,天賦人責,責任是我們作為一個人而必須承擔的義務。認真而完整地承擔“作為人的義務”是邁向成功的根本動力。

一位著名心理學家曾做過一項有關成功的問卷調查,調查對象是100名當時世界各領域的傑出人士,結果其中61人承認,他們所從事的職業並不是他們內心最理想的,而他們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功,除了聰穎和勤奮之外,靠的就是責任感。

美國前總統威爾遜說過:“責任感與機遇是成正比的”。一個有責任感的人,與人溝通的立場和目的是值得信賴的;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他的執行力不需要監督,不需要增加額外的成本;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會關注細節,不讓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這樣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就在別人的信賴和細節的關注中抓住了成功的機遇,從而離成功越來越近。

劉德華是當今著名演員和歌星,被稱為藝壇常青樹,也被公認是非常有責任心的人。在2007年另一個歌星的演唱會上,劉德華作為嘉賓出場,唱了一首《冰雨》。唱《冰雨》時舞台現場製造出一場大雨,而劉德華就在雨中唱完這首歌,全身濕透。作為一個巨星,他有沒有必要在一個別的歌星的演唱會上做出這樣的舉動?他如果唱一首其他的歌,或就唱《冰雨》,但現場不必造雨,會影響他的歌壇地位嗎?不會!但他依舊這麼去做,因為他是劉德華。因為他對自己的要求,他要求自己每一次出現在觀眾麵前必須是完美的,不能有任何的缺陷。正是這種責任感,這種對自己的苛求,才讓他有了今天歌壇常青樹的地位。

成功者都有強烈的責任感,當遇到困難,他們絕不會為自己的弱勢尋找借口,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會積極主動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不說苦,不說累,總是以積極的態度、毫無抱怨地去麵對困難。

一名剛畢業的年輕護士跟隨一名德高望重的醫學專家實習。在一次手術中,醫學專家做完了手術,準備縫合傷口。年輕的護士負責清點手術器械和其他用品,按照規定,隻有所有手術用品數目與術前相同才可以縫合刀口。這時,這位護士發現少了一塊紗布,她急忙說:“醫生,還差一塊紗布。術前清點是12塊,現在隻收回11塊。還有一塊一定在病人的腹中。”醫生聽了像是很生氣地說:“不可能,我剛才看過了,刀口裏麵沒有發現紗布。我是主刀醫生,我說了算。我們必須立即縫合傷口。”護士大聲地說道:“不行!我們要對病人負責。”這時,醫學專家笑了,他挪開腳,露出踩在腳下的那塊紗布,十分欣慰地對年輕的護士說:“你將成為一名優秀的護士!”

責任感是人生成功和失敗的分水嶺。勇於承擔責任,是一個人成功的開始。

成功學家卡耐基說過:“有兩種人絕對不會成功:一種是除非別人要他做,否則絕不會主動負責的人;另一種則是別人即使讓他做,他也做不好或者不願做好的人。而那些不需要別人催促,就會主動負責做事的人,如果不半途而廢,他們將會成功。”

隻有才華,沒有責任心,能否取得成功?從現實中,我們就能找到答案。在我們周圍,隨時可以找到許多有才能但毫無責任感的平庸之輩。

有一個統計,全世界30%的億萬富翁是自小當家,承擔起養活家人的責任。曾被評為“全球華人首富”的李嘉誠,14歲時父親去世,弟妹年齡還小,母親又是一個柔弱的家庭主婦,為了承擔起養活家人的責任,他隻好輟學,找到一份工作,邊努力賺錢邊刻苦自學。因為他隻有努力賺錢,才能養活母親和弟妹,而隻有刻苦學習,才能讓他賺到更多的錢,讓母親和弟妹過上更好的生活。

當一個人下決心要成功,要改變自己的生活境況和人生境遇時,他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當前自己該負的責任,從責任的角度入手,對自己目前的情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隻有這樣,他才能找到自己學習或者追求的意義所在、快樂所在;才能不畏艱險,堅持不懈;才能勇敢地麵對各種困難、解決問題。

作為一名學生,當前的責任就是學習文化基礎知識,掌握自學能力,並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培養優秀品質,以為將來承擔更大責任。

品質點睛:

有責任感才能勇擔重任,才能取得成功。一個希望自己成功的人,應該早早地在心裏種下責任的種子,立誌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為自己的成功負責,讓責任感伴隨自己成長,讓它鞭策、激勵、監督自己,使自己不斷成熟,不斷進步,最終到達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