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勇於負責 責任感是成長的動力(3 / 3)

父母、家庭等等這些我們不能選擇的因素並不能決定我們的人生,決定我們人生的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一個人因為父母自身條件的限製,沒能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但如果他在懂事後選擇了看書,他就負起了自我教育的責任,通過自我教育,能補上父母的缺憾。

一個人的家庭不寬裕,沒有條件上更好的學校,就要更加勤奮學習,這是對人生負責的態度,隻有做這樣的選擇,才不會為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

美國四獲奧斯卡金像獎的著名女演員凱瑟琳·赫本說過:“我們總是去抱怨父母、姐妹、兄弟、學校和老師,你可以埋怨任何一個人,除了你自己。永遠都不是你的錯。但事實上,通常都是你的錯,因為如果你真正想改變,你自己是你唯一能夠改變的人。就這麼簡單。”

美國前財政部長阿濟·泰勒·摩爾頓曾給一學校的全體學生發表演講。當時整個禮堂都坐滿了興高采烈的學生,他們對有機會聆聽這位大人物的演講興奮不已。

在州長簡單介紹過之後,摩爾頓走到麥克風前,眼光對著聽眾,由左向右掃視一遍,然後開口道:“我的生母是聾子,因此沒有辦法說話,我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也不知道他是否還在人間,我這輩子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到棉花田去做事。”

台下的聽眾全都呆住了。

“如果情況不如意,我們總能想辦法加以改變”,她繼續說,“一個人的未來會怎麼樣,不是因為生下來的狀況。”她輕輕地重複方才說過的,“如果情況不盡如人意,我們總能想辦法加以改變。”

“一個人要想改變眼前充滿不幸或不盡如人意的處境。”她以堅定的語氣往下說,“隻要回答這個簡單的問題:‘我希望自己將來變成什麼樣?’然後全身心投入,采取行動,朝理想目標前進即可。”

接著她的臉上綻現出美麗的笑容:“我的名字叫阿濟·泰勒·摩爾頓,今天我以美國財政部長的身份站在這裏。”

一個人的將來怎麼樣,決定因素不是運氣,不是環境,也不是因為生下來的狀況。如果情況不盡如人意,我們總可以想辦法加以改變。隻要我們能認識到:自己的人生,隻能由自己來負責。

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冷酷無情,且嗜酒如命、毒癮很深,一次在酒吧裏,他對一個服務員看不順眼,就拿刀把服務員殺死了,從而犯下殺人罪,被終身監禁。他有兩個兒子,年齡相差才1歲,大兒子同他父親一樣,酗酒、吸毒,為了維持生計,靠偷竊和勒索為生,後來也因殺人而坐牢。在大兒子被監禁期間,有人采訪他,他說:“有這樣的父親,我還能有什麼辦法?”大兒子還不忘告誡天下父母:不要學他的父親,因為是父親把他拉向了犯罪的深淵。可令人奇怪的是,他的弟弟即那人的小兒子卻既不喝酒也未吸毒,不僅有美滿的婚姻,生了個健康可愛的孩子,還擔任了一家大企業分公司的經理。在訪問中,問起造成他現狀的原因,小兒子的答案竟然也是:“有這樣的父親,我還能有什麼辦法?”

在同樣的環境中,能對自己人生負責的人,會避開壞的影響,趨向好的作為,因此會獲得一個美好的未來;意識不到對自己人生負責的人,把處境都怪罪在他人身人,自暴自棄,人生就被自己的不負責所葬送。因為除了我們自己,沒有誰應該為我們的一生負起責任。

對人生的責任感促使一個人去了解自己究竟想要什麼,認清自己一生要做的事情,並且認真地去做,他對包括學習、事業以及家庭在內的一切社會關係都會具有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我們應該慶幸,在我們成人之前,我們就擁有了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和責任。因為我們有了這權利和責任,我們將能自己規劃自己的人生,讓我們的人生向著我們想要去的方向發展,讓我們能變成我們想要成為的那種人。而這一切的基礎使我們能夠認識到:我的人生,所以我來負責。

品質點睛:對自己人生的責任感是其餘一切責任心的根源。一個人隻有本著對自己人生負責的態度,才能建立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生活信念,並由此出發,自覺地選擇和承擔起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當一個人知道了自己的責任之所在,種種似是而非的虛假觀念都不能使他動搖,強烈的責任感會支撐他度過未來凶吉難卜的歲月。

小事負責,才能擔負大任

名人名言

有無責任心,將決定生活、家庭、工作、學習的成功與失敗。

——托爾斯泰

責任總是與權利及成功並行,責任越大,權力越大,就代表越成功。因此,很多人為了成功,為了獲得更多的權利想去擔當更大的責任。但我們看到的是,夢想擔負大任的人,往往在小事上不能果斷地負起責任。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道理相同,小事不負責,怎能擔當大任?

富有責任感是一種非常樸素的品質,沒有了責任心,就連最小的事情也不能做好。但我們仍然能看到很多人缺乏責任心,而且大多都表現在一些小事上。責任感之所以不容易獲得,原因在於它是由許多小事構成的。責任感是由對小事的負責,一點一滴地培養起來的。可以說,在責任麵前沒有小事。

喬治·華盛頓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創立者之一,也是美國第一任總統。他為人正直、品德高尚,深受美國人民愛戴。

華盛頓出生在一個大莊園主家庭,家中有許多果園,果園裏都長滿了果樹,但其中夾著一些雜樹。這些雜樹不結果實,影響著其他果樹的生長。一天,父親遞給華盛頓一把斧頭,要他把雜樹砍掉,並再三叮囑,要注意安全,不要砍著自己的腳,也不要砍傷正在結果的果樹。

華盛頓揮動斧子,不停地砍著。突然,他一不留神,砍倒了一棵櫻桃樹。他害怕父親知道了會責怪他,便把砍斷的雜樹堆在一塊兒,將櫻桃樹蓋了起來。

傍晚,父親來到果園,看到了地上的櫻桃,已猜到發生了什麼事,但他裝作不知道的樣子,說:“你真能幹,一個下午砍了這麼多樹,還把砍斷的雜樹都堆在了一塊兒。”聽了父親的誇獎,華盛頓的臉一下子紅了。他慚愧地對父親說:“爸爸,對不起,隻怪我粗心,不小心砍倒了一棵櫻桃樹。我把樹堆起來是為了不讓您發現我砍斷了櫻桃樹。我欺騙了您,請您責備我吧!”

父親聽了之後,哈哈大笑,高興地說:“好孩子!雖然你砍掉了櫻桃樹,應該受到批評,但是你勇敢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沒有推卸責任,我就原諒你了。你知道嗎,我寧可損失掉一千棵櫻桃樹,也不願意你說謊逃避責任!”華盛頓不解地問:“承認錯誤真的那麼珍貴嗎?怎能和一千棵櫻桃樹相比呢?”

父親耐心地說:“敢於承擔責任是一個人最起碼的品德。隻有敢於承擔責任的人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才能取得別人的信任。看到你今天的表現,我就放心了。以後把莊園交給你,你肯定會經營好的。”

對於一個大莊園來說,少了一棵櫻桃樹微不足道,損失非常小,但華盛頓勇敢地負起了責任。本著父親的教導,華盛頓一生都把勇於承擔責任作為人生的基本信條。後來,這個故事傳遍了整個美國,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國人。責任已經成為描述美國人的一個不可或缺的詞。

小事不負責,卻夢想承負重任,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我們的生活到處充滿小事,而且任何大事也都是由小事組成的,就是總統的工作,也是由一些日常的事務組成的。試想一下,如果華盛頓在小事上推卸責任,他怎麼能被人信賴,又怎能領導獨立戰爭?責任感的培養是從小事負責開始。小事負責,才能被托付重任。

一位大公司的老板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人來他的公司應聘,經過交談,他覺得那個人其實並不適合他們公司的工作。因此,他很客氣地和那人道別。那個人從椅子上站起來的時候,手指不小心被椅子上的釘子劃了一下。那人順手拿起老板桌子上的錘子,把冒出頭的釘子砸了進去,然後和老板再見。就在這一刻,老板突然改變了主意,他留下了來應聘的人。事後這位老板說:“我知道在業務上他也許未必適合本公司,但他的責任心的確令我欣賞,把工作交給這樣的人我會很放心。”

對小事負責,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富有責任感的品質,而培養責任感也應從小事開始。小事負責累積成事事負責,事事負責累積成大事負責。

責任感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培養自己的責任感也要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像考試、比賽、升學、作業、衛生等事情,將責任感滲透於一時一事、一言一行之中,認真負責地做好每一件事,逐漸養成認真負責地處理好每一件事的習慣,從而培養成為具有高度責任感的人。

怎樣培養勇於負責的品質?給予青少年的意見是: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洗自己的衣服,做自己的作業,自己準備學習用品等。

(2)分內的事認真去做,分外的事盡量去做。一份付出,一分收獲。

(3)自己做了錯事或工作出現失誤,要自己承擔責任,並積極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

(4)遵守公德,保護公用設施,將維護集體的榮譽當做自己的責任。

品質點睛:

要想對大事負責,必須從對小事負責做起,因為大事、大責都是由小事、小責組成,而且小事更能體現一個人的責任心。隻有當責任感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品質,它才會促使人自覺、自主地承擔責任,哪怕一件小事,也會將其做到盡善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