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後,趙德昭冷靜下來:“一邊向朕要折家的土地節鎮,一邊招降折家,好厲害的心機,好離間計。”
“陛下,既然折禦勳向朝廷稟報了夏國的招降,那說明折家還是心向朝廷的。”王侁慢吞吞地說道,趙普卻道:“更可能是待價而沽。”他打斷了王侁的話,接道,“夏賊還提出,若是朝廷允了黃河以西全部州府之地,那可以將陷在蜀中的禁軍,連同關中不願降的禁軍軍卒,近五萬餘人交還回來,這些禁軍久經操演,重新配給甲胄兵刃,都可以立刻和遼人交戰。”
“哦?”趙德昭沉吟起來,陳德敢於提出交還禁軍俘虜的條件,說明他確實有心幫助宋國渡過一劫,也說明他對自己的實力極為自信,認為就算要回這五萬禁軍,宋國也不可能再奪回關中。入蜀平亂的禁軍和失陷在函穀關以西的禁軍先後合計八九萬之眾,僅交還五萬,那麼至少有數萬禁軍已經被他收為己用。
曹翰與趙普這將相之間已經達成了某種默契,參知政事王侁暗自思量,若是歸還五萬禁軍都歸曹翰,他便要統率禁軍總數的一半,幾乎可以廢立君王了,這不得不防,必須要讓楊延昭在對遼人的戰鬥中多立功勳,然後削曹翰的兵權,加強京師禁軍的實力。另外,五萬禁軍中間,有多少是陳德放回來的細作呢?但是,這五萬禁軍對於遼宋實力的天平,委實太重要了。
見王侁垂首不語,丞相趙普微微得意,這晚輩雖有擁立首功,朝堂之內要超越老夫,還得再等上數年,他拱手秉道:“陛下,關中乃中國之地,不可輕易割讓,然而形勢格禁,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既然要調曹翰統領大軍回師汴梁,可令折家移鎮河東,改鎮嵐、石、隰三州,為太原屏障。”趙德昭尚有猶豫之色,趙普又道:“麟府豐偏處蠻荒之地,不如嵐、石、隰三州富庶,折家祖上出自嵐州,令他移鎮,乃是衣錦榮歸,必定不會對朝廷心懷怨望。”
他接到稟報,趙德昭即位後,三交都部署潘美行事極為小心謹慎,張永德原本就有長者之風,寬以待人,因此,張永德擔任太原留守,二將不但沒有相互衝突,反而相處甚好,趙普建議讓折家移鎮,也是給河東道禁軍諸將加上一道牽製的意思,另外,嵐州乃是陳德起家之地,讓折家去鎮守此地,也順便惡心一下企圖招降折禦勳的夏國。
按照趙普的意思,為保全朝廷的體麵,不在和約上同意夏國據有關中之地,但讓出麟府豐三州,同時向夏國要求送還五萬被俘的禁軍。
趙德昭沉默半晌,方才道:“如此,便依老丞相所言。擬旨,待夏......國移交失陷在陝西巴蜀各地的禁軍之後,令折禦勳等將移鎮嵐、石、隰三州。曹翰安排好函穀、西京及河防後,從速回援京師。待大軍彙集,朕準備禦駕親征。禦龍直指揮使林中從殿前班直、鐵騎軍、控鶴軍中揀選兩萬步騎精銳,先行赴援澶州。”
林中向來盡責盡忠,又是謹小慎微的性子,趙德昭即位後,楊延昭為鐵騎四廂都指揮使,實際統領殿前侍衛兩司駐屯京師的禁軍,雖然得趙德昭的倚重,但論其親厚來,尚且不如時常宿衛在趙德昭身邊的禦龍直指揮使林中,趙德昭此番點將林中出征,一是讓這個自己信得過的將領先去為禦駕親征打前站,二是有心提拔於他,經曆這些年的挫折,趙德昭深知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培植出一批可用的親信將領的重要。
趙普告退出去擬旨,王侁留下繼續商議,趙德昭站起身來,推開窗戶,凜冽的寒風頓時灌滿殿宇,他立於窗前,半晌不語,嘿然歎道:“國勢頹廢若此,朕有何麵目見父皇於宗廟。”
王侁躬身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陛下勿要過於自責,君子當自強不息。”
趙德昭眼神一凜,點點頭,沉聲道:“春秋時勾踐有臥薪嚐膽之舉,十年生息,十年教養,終滅吳國。朕意已決,此番將遼人驅逐出去後,便依王卿所議,推行保甲法、保馬法、將兵法、屯邊法、水利法,設軍器監,期以二十年,必定重張大宋國威。”他一掌拍在窗欄之上,呯的一聲,嚇得外麵侍立的宦官禁不住打了個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