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鼎成龍升勢爭強 三十二章 兩難(2 / 2)

見蕭綽與耶律休哥都凝神在聽,韓德讓走到廳堂中掛著的大幅遼宋山川關隘圖麵前,接道:“縱然趙德昭血氣方剛,以南朝中趙普、王侁之輩,必然會諫阻趙德昭與我賭國運於一擲。正好威懾南朝與我定盟,南麵鞏固之後,我朝方才能抽出手來,平定東北麵的渤海、女真的隱患。”

直到此時,耶律休哥方才點了點頭,南麵官員一直主張大舉南侵,蓋因為按照遼國的官製,南侵所獲得的土地和百姓大都由南麵官統轄,與南朝作戰獲得的戰果越大,南院樞密使韓德讓的權勢也就越重。這也是耶律休哥和戰死的耶律斜軫所不願看到的,眼下韓德讓將南侵的最終的目的定位於以戰迫和,將北麵的女真、渤海等族作為優先考慮的征戰目標,而不顧忌這是加強北院實力的方向,足見他出於公心。

事關國運,耶律休哥仍然出言質疑道:“若是南朝緊守汴梁,有意令我軍頓兵堅城之下,同時令各邊鎮諸軍勤王,會攻我軍於汴梁城下,又如何應對?”

韓德讓見他基本認可了南侵的方略,點頭笑道:“宋人多是步軍,我軍多是騎軍,他要與我朝會戰於汴梁城下,首先要抽兵,從哪裏抽兵?西麵和夏國如兩牛角力一般,一旦攻守易勢,陳德起家河東,麾下多河東猛將勁卒,若是再被陳德取了河東。就算趙德昭挺過眼前這關,這中原朝廷,不出二十年便要改朝換代。”韓德讓將手放在河東,蕭綽與眾將看得分明,河東與關中對中原呈居高臨下夾擊之勢,若要對抗夏國,宋國確實是必守河東。

“夏國騎軍彪悍,聚若雷霆,散如野火,若攻守易勢,宋國在黃河沿岸都要布防,所用兵力比猛攻函穀關也省不下來多少。”韓德讓緩緩道,“真正能夠回師勤王的,還是駐紮瀛、定、雄、真定、大名的河北軍。”他微微一笑,“我們愁的是南朝禁軍蝟集一團,或是閉城嚴守,他們願意出城分兵來援,這不是給我們機會各個擊破嗎?至不濟,趁著邊城空虛,急速回師奪取雄、霸、保、定、安肅軍、廣信軍,全取南麵地利。”這宋國的四州兩軍,控扼中原抵禦北國的最後一片山地屏障,過了這四州兩軍,便是一馬平川的平原,若這四州兩軍在遼國手中,宋國在北邊才真正是無險可守,也失去了攻遼的前進基地。

“不過,為了給宋國製造壓力,倒是有必要和夏國休兵息戰,讓他們可以把全部兵力都用在宋國人身上。”韓德讓若無其事地緩緩道。

“可是,北院樞密使......”北院先鋒使胡裏室爭辯道,蕭綽也露出為難的神色,耶律休哥看了看蕭綽,又看了看北院眾將和韓德讓,沉聲道:“事關大遼國運,隻得如此,太後賜北院樞密使死後哀榮,亦可告慰英靈。”他在契丹將領中威望甚高,北院眾將見他表態,便不再反對。韓德讓心頭微微一笑。

函穀關城,陳德亦接到了靈州大捷的消息,得到蜀中壯丁和延慶涇延弓箭手的補充後,夏軍和攻打函穀關的宋軍相比已沒有明顯的兵力劣勢,從甘涼瓜沙征發的四萬團練弓箭手已經進入關中,關中防線終於穩定下來。

“韓德讓代表遼國傳話,兩家講和,還約吾會攻宋國。”陳德將一紙軍書放在桌案上。國家之間的關係可以變得比戈壁上的天氣還要快。

張仲曜拿起軍書看過之後,臉色大變,又將軍書遞給李斯,李斯亦是臉現憂色。但二人相互看了一眼,都沉默不語。

陳德淡淡一笑,問道:“二位何事,躊躇不決。”

張仲曜拱手道:“天下逢此變局,臣不知當為陛下計,還是當為中國百姓計。”

陳德心中了然,但仍然問道:“為吾計當如何?為中國計當如何?”

張仲曜道:“當此宋國新君方立,朝野猶疑,軍心未附之際,吾國與遼國合力攻打,遼取河北,吾國取河東,然後逐鹿於中原,就算大事不濟,也可退保關中,為陛下計,一旦遼國南侵,吾國當取河東。”

“那為中國計又如何?”

張仲曜沉默片刻,沉聲道:“吾國傾全國之力不過數萬軍士,而遼國立國已有百十年,騎軍數十萬,攻克中原後,又可收漢軍為羽翼。就算宋國河東各鎮投效吾國,短時間要遼國手中奪回中原亦是難事,剛剛安生沒有多久的中原百姓淪為異族牛馬。兩強難以並立,此後吾國與遼國之間必定交相攻戰許久,天下重回亂世,陛下可曾聽聞,寧為太平犬,無為亂世人。”他言下頗有悲憫之意,李斯也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