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文人畫對高中生身心發展的作用
藝術天地
作者:區穎夏
[中圖分類號]:J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2--01
中國的繪畫藝術形式豐富多彩,作為中國的國粹之一的中國畫,以其自身獨具一格的繪畫風格和神韻寓意,在世界繪畫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篇章。而文人畫是最具有當代研究價值的畫種,文人畫蘊含著重抒情,重詩意,重教化,助人倫,崇尚高尚的民族氣節,強調深厚的人文精神的審美價值和人文精神內涵。普通高中階段美術課程的選修模塊就包括了中國畫,因此學生可以通過高中美術鑒賞課程,在美術教師的引導下,去學習、鑒賞和評價文人畫中所蘊含的文化素養。
一、簡述文人畫的產生和發展
文人畫是中國畫體係中的一類,又被稱為士夫畫,泛指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的文人或者士大夫所創作的畫,它以自身的獨特性區別於民間畫工和宮廷畫院畫家。在我國古代北宋時期,蘇東坡就提出了“士人畫”這一概念,在元代時,由趙孟頫等人則使用了“士夫畫”的概念,“文人之畫”這一概念的提出要追溯至明代董其昌。
中國文人畫家大多是自身具備了較精湛和深厚文化素養的文人,詩書畫印等多種藝術形式的結合是文人畫畫家在進行創作時十分注重的部分。文人畫這一種文化現象的出現和延續,是由於中國封建社會中存在的許多因素而形成的,它是在漫長曆史長河中逐漸演變的過程。
二、中國當代高中生美術教育
(一)中國當代高中美術教育中的現狀
對於當今的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向學生提出了新的教育要求,這在現實的美術教學中得不到協調發展。大部分的學生對於美術欣賞課是漠不關心的表現,嚴重受到國家應試教育的影響。
由於近幾年我國提出並實現美術新課程改革,我國的全日製普通高中的必修課程就增加了一門美術欣賞課。從形式上覺得提高了美術欣賞課在高中教學中的地位,但是實際上美術欣賞課仍然是乏人問津,這從實質上很難轉變學生對美術欣賞課的理解。因為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學生在心裏形成了一種對學科產生偏見的心態,他們認為這門課既不用高考(美術特長生例外)還是多花心思在其他科目實在。
國家雖然出台了很多關於改進美術課程的政策,但是實際上在貧困偏遠的城鎮中學,很難實行,這就影響到美術欣賞課程的普及和發展。這就導致了許多高中很不重視美術欣賞課的教育作用,就認為開設這門課會霸占學生的學習時間,有的學校隻在於強調學校的高考升學率的高低。學校的不重視間接的影響家長對於美術課程的認識,絕大部分的家長也會認為,既然美術不是高考的科目,那麼學生就沒有必要學習美術,就應該把時間用在高考的科目上。
(二)現在社會的發展所帶給文人畫的衝擊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各國的文化形式出現交流和碰撞,於是逐漸形成多元化文化發展的趨勢。在我國,有些學校在教育方麵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響特別深刻,就連學校所開設的藝術課程也很體現西方化。這對我國的民族文化造成沉重的打擊,也直接地影響了文人畫這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現在的學生接觸到多是西方的繪畫形式,比如油畫、水彩等,同時也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通過電腦網絡學生可以接觸、欣賞不同類型的藝術作品,很少有學生能靜下心去認識和學習文人畫。這就會出現有很多學生認識西方的畫家莫奈、梵高、畢加索等,而未必知道中國的文人畫以及文人畫畫家如石濤、朱耷等。這既影響了學生個人素質教育,也在無形中淡化了傳統文化文人畫的審美教育功能,更加別提對於文人畫的傳承和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