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民間剪紙的藝術語言(2 / 2)

(3)修整和粘貼。這是剪紙製作的後期處理工序。

剪紙的修整主要是對成品加以更細微的加工,使之更加精美。如局部的走刀或漏剪,毛邊或連角,線條的不均或僵硬都要再進行修改,個別還可以重新改換紋樣圖案,加以再創作。

粘貼,是將剪紙貼在整張白紙上加以襯托,如彩色剪紙可用白紙襯托;黑色剪紙可用紅、藍、黃、綠、白色紙作襯托;白色剪紙可用黑、紅、紫等深色紙作襯托,以增強剪紙的藝術效果,並便於保存。

(4)複製。剪紙的複製常采用兩種方法:一是熏樣,二是拓樣。熏樣是把剪紙樣貼在白紙上,用水將其噴濕,再放到油燈上煙熏,注意不要靠近火苗太近,以免燒焦,熏後將樣底揭去,在白紙上即形成黑底白紋的剪紙。在民間,廣大的群眾常用此方法複製剪紙樣來剪或刻。拓樣,是將毛邊紙蓋在剪樣上,放在平整的木板上,然後用石蠟加熱與鬆煙混合而特製的黑蠟,在上麵用力拓磨,拓後成為黑色的剪紙樣。剪紙藝人常用拓製的方法。

三、剪紙的形勢與技藝特點

1、剪紙的形式。剪紙的形式豐富多彩,但總括起來,可分為兩大類:單色剪紙與彩色剪紙。

(1)單色剪紙。即用單色紙剪成的,也稱黑白剪紙。他是剪紙中流行最廣、數量最多的一種。一般講,凡直接用於觀賞、裝飾的剪紙多用紅、黃、綠、藍、金、銀等鮮豔的色紙,用於刺繡花樣的則常是白紙。單色剪紙明快醒目,純雅大方。能較集中地讓人們感受剪紙的形象、構圖、刀法等的審美與技藝。單色剪紙的表現手法主要有陽刻、陰刻兩種。

(2)彩色剪紙。即在一幅剪紙上有多種顏色,絢麗多彩。主要有以下幾種。

分色剪紙:用多種顏色的紙,分別剪出剪紙的各個局部,然後經他們拚成完整的畫麵。

拚色剪紙:也是使用多種色紙拚成一幅剪紙,但在分色上富於變化。即一次剪刻多幅,每幅色紙的顏色都不同.

套色剪紙:在剪紙後套以色彩,使剪紙更加富麗堂皇,豐富細膩。又分整體套色和局部套色。套色剪紙在使用色紙時,要注意主調和各色彩的搭配。

結論:

所謂剪紙,顧名思義,一把小剪,幾張紙片,其基本造型手段不過是在一張平平的薄紙張剪出種種形狀,其形式的製約性很大,不可能像繪畫那樣,可以運用筆的抑揚頓挫,墨與色的無窮變化,把物象的體積質感,濃淡虛實表現得淋漓盡致。然而,藝術形式的特色時常恰好蘊藏在工具性能的局限性中,從“特性”中生發出特長來。

注釋:

[1]邱陽:《手工藝北京》,人民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版。

參考文獻:

[1]呂勝中:《中國民間剪紙(上)》,湖南美術出版社,1994年版。

[2]潘嘉來:《中國傳統剪紙》,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年版。

[3]邱陽:《手工藝北京》,人民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版。

[4]田小杭:《中國傳統工藝全集》,大象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