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民間剪紙的藝術語言
藝術天地
作者:路倩倩
摘 要:民間剪紙是勞動人民為了滿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創造,並在他們自己當中應用和流傳的一種藝術樣式。它生存於勞動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價值觀念的製約,體現了人類藝術最基本的審美觀念和精神品質,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生活情趣。[1]
關鍵詞:剪紙;生活;和諧;社會;民間
[中圖分類號]:J52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2--01
一、剪紙的起源與發展
剪紙是用紙剪或刻成花樣的一種民間工藝美術。我國民間剪紙有著悠久的曆史。在南北朝時期,我國的剪紙就產生了。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南北朝墓葬中發現了“對猴團花”、“對馬團花”、“八角形團花”、“忍冬紋團花”、“菊花形團花”五幅剪紙。這些剪紙都是將紙折疊數次後用剪刀剪成的,造型生動,剪法精巧,已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
唐代以後,剪彩的風俗很盛行,每逢立春,剪花在唐代的紡織品上有著更多的遺存。
到了宋代,剪紙藝術得到更大的發展,並發現了主要以剪紙為業的藝人。剪紙的應用也更為廣泛,有的作為禮品的點綴;有的在節日時貼在門窗上;有的裝飾燈彩,並形成燈影戲.
二、剪紙的製作工藝
1、剪紙的材料與工具
剪紙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紙,種類很多。如將剪紙的用紙分類,大體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普通的單色紙或蠟光紙等,常用的有毛邊紙,那是一種書法用紙,由嫩竹經石灰處理後搗成紙漿,再抄造而成。紙色呈淺黃,淳厚無光,可進行色染。第二種是剪刻後宜於點色加工用的白宣紙和連史紙等,他們都是中國傳統的手工製紙。宣紙潔白、細軟,連史紙白而厚重,如剪成單色紙、很適宜用色紙加以襯托。
剪紙的製作主要是剪和刻,使用的工具和方法有很大不同,剪的工具為剪刀,刻的工具為刻刀、磨石、刻盤和粉袋等。
剪刀:就是日常用的普通剪刀,一般需要大小不同的幾種型號。大的剪刀主要用以剪外部輪廓或主幹,小的剪刀剪細微之處。剪刀要鋒利、合口,刀鋒要尖銳。
刻刀:主要有斜口刀、圓口刀、尖刀等,通常也需要有大小不同的型號,小的刻刀使用較多。
2、剪紙的製作
剪紙的製作主要分為起稿、剪刻、休整粘貼及複製等方麵。
(1)起稿。剪紙的好壞與畫稿關係很大,剪紙作品要求主題明確、突出、形象概括、簡練,畫麵、構圖要圖案畫,線條要規整流暢,講求虛實對比。這些都需要設計好畫樣,做到成竹在胸。
(2)剪刻。剪刻是剪紙製作中最重要的環節。剪紙,主要靠藝人使用簡單的熟練技巧。剪的線條不論方圓、曲直、粗細都要注意整齊、均勻、流暢、挺拔,力求用剪出神。剪紙是一般要“順剪”,即沿著畫麵的輪廓由外到裏、由裏到外的剪,剪完一圈就可以完成。盡量減少或避免“挖剪”即在畫麵中空掏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