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詩發展的後期是指金朝滅亡前後,這個時期文壇活躍程度得到空前提高。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出現了一批風格各異的詩人,如楊雲翼、李純甫、趙秉文、王若虛等。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堪比兩宋名家的元好問。這一時期遼金詩歌出現了新變,受江西末流的影響,這一時期的詩風偏向浮豔和尖新。麵對這種創作局勢,以李純甫、趙秉文為代表的詩歌流派開始致力於扭轉詩歌風氣,提倡質樸健康的詩歌內容,倡導當時的文人宗唐以變宋。以趙秉文為代表的詩歌流派主張學習盛唐詩歌的完整渾融、含蓄深沉。李純甫一派則主張學習中唐時期的韓孟詩風,崇尚雄奇峭拔。李純甫作為這一時期的文壇領袖,具有獨特的創作感悟和詩學思想,“師古”是其詩學理論的核心,同時也主張“得諸家之長”,他的詩歌作品高朗雄麗、氣勢奔放,具有鮮明地多樣性。李純甫一派的詩歌創作則崇尚雄奇,受中唐時期韓孟詩派詩風影響較大。這一流派詩風雄豪剛方、奇突險怪。這兩大詩派通過宗唐複古,進行了大膽的創新,有利地衝擊了明昌年間的“尖新”詩風,促進了遼金詩歌的成熟。需要注意的是,此時的詩歌創作並非完全否定或摒棄宋詩的創作理念,而是在借鑒、吸收的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形成的一種更加理性化的創作心態。其實,即使是以趙秉文和李純甫為代表的兩大革新流派,其創作依然受到宋詩影響。例如,趙秉文就稱蘇軾為“人中麟鳳”,其詩文創作中的平易自然風格就是受蘇東坡的影響。王若虛在詩學理論中也有明顯的抑黃宗蘇傾向,十分推崇蘇軾自然縱橫的詩歌風格。此外,王若虛詩歌中的理性思辨也與宋詩有很大關係。李純甫一派除了崇尚中唐的韓孟詩派,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江西詩派和黃庭堅的影響,李純甫尤其推崇黃庭堅的“天資峭拔”,對黃在詩歌創作中的“以俗為雅”大為驚歎。
四、頂峰時期——融百家為一體
元好問作為遼金詩歌頂峰時期的集大成者,他研究、學習各家長處,並將其融為一體,進而自成一家。元好問存留下來的詩歌共有1000多首,其中以金朝滅亡前後的“紀亂詩”最富思想和藝術價值。這些詩歌多屬七律,描繪出一幅幅社會變革時期的曆史畫麵,抒發了自身的亡國之痛。元好問的詩歌風格與杜甫沉鬱頓挫的詩風較為接近,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杜詩的現實主義精神。例如《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後即事》、《岐陽》等。而他的七古則頗具李白的風範,《南冠行》、《遊黃華山》等詩作意象壯麗雄偉、風格豪放雄肆。充分體現了元好問雄健奔放、質樸自然的民族氣質。元好問雖然集眾家之所長,但對其影響最深的要數蘇軾。在他的詩歌作品中有多處蘇軾的語句,有時甚至是直接轉錄蘇軾的詩句。如他的七古《湧金亭示同遊諸君》在藝術結構和思想內涵上都受到蘇軾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胡傳誌.金代“國朝文派”的性質及其內涵新探[J]. 江蘇大學學報,2009.
[2]張晶.生機與彙流:民族文化交融中的遼金元詩歌 J].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12.
[3]於敏.論金代文人王若虛對蘇軾文學思想的審美接受[J]. 赤峰學院學報,2015.
[4]張晶.試論金代女真民族文化心理的變遷:兼議女真人的詩歌創作[J].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1988.
[5]周惠泉.金代文風的開創者:宇文虛中及其詩歌創作[J]. 古典文學知識,2005.
[6]潘殊閑.論“金士巨擘”趙秉文對李白杜甫的接受與傳播[J]. 吉林師範大學學報,2014.
[7]文爽.論元好問《秋望賦》的“詩學”特征:從元好問詩與文的審美差異談起[J]. 太原師範學院學報,2013.
[8]孫曉星.元好問對蘇軾詩歌的繼承與發展[J]. 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14.